東北網11月13日電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進行專題調查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市民食品支出增幅高於消費性支出,市民花在吃上的錢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人們更加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市民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現代人注重膳食營養
哈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978元,同比增長11.7%,食品支出2401元,同比增長14.7%。哈市居民前三個季度花在吃上的錢達110多億元。哈市居民家庭飲食消費觀念正在向快捷、營養、保健方向轉變,人們更加注重合理的營養膳食結構,越來越追求飲食質量。
家住道裡區的王女士說,以往大多數哈爾濱人的飲食習慣是夏天豆角茄子、冬天土豆白菜,肉禽蛋等也是每月計劃著吃。如今,隨著收入的提高,市民們吃得更精細了,每天早晨一杯牛奶已經成為多數家庭的必備品。市場上的蔬菜品種繁多,有些來自南方和國外的蔬菜都叫不上名字。
據調查,2007年前三個季度,食品消費的特點是,居民在外用餐支出大幅度增長,人均支出達到449元,同比增長26.5%;肉禽蛋水產品消費支出增長,人均支出680元,同比增長22.3%。其中,人均肉類消費支出419元,同比增長22.2%;受肉類漲價影響,禽類蛋類消費出現巨幅增長,支出68元,同比增長53.0%,人均蛋類消費支出63元,同比增長36.0%。另外,水產品類消費、瓜果、奶及奶制品、乾鮮瓜果類等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
食品安全備受關注
說到食品安全問題,香坊區教育局的王老師說,人每天都要吃飯,這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前段時間曾引起廣泛關注的『蘇丹紅』、『紅心鴨蛋』事件讓人觸目驚心,現在想想還有些後怕。現在經常從電視等媒體上看到報道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白酒、粉絲都能造假,把魚上色後當『黃花魚』賣。真是難以想象,不知道以後吃什麼纔安全。
調查顯示,在『你認為影響市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時,回答『食品衛生』是主要因素的在10個選相中列第2位,只比第一位少0.2個百分點,高於交通事故、社會保障差、公共秩序混亂、環境污染、居住區環境差、刑事犯罪等問題。在調查今年最需要改進問題時,選擇食品安全在所有選項中排第3位。
青睞在超市買食品
隨著一些國際大超市進入哈市,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心,更多的人選擇到超市購買食品。在調查中問及『你經常購買食品的場所是哪裡?』時, 60.8%的被調查者回答經常在超市購買食品,其餘的分別是經常去農貿市場購買食品的佔18.6%;批發市場的佔7.4%;食雜便利店的佔6.7%;馬路市場的佔6.5%。
現在哈市的大型超市一家接著一家開業,前往購物的市民絡繹不絕。李先生的家住在省醫院附近,他家旁邊就有一家大型超市,於是李先生每周末都會去一次超市,購買家人一周用的生活用品,像青菜和肉等食品,他每天下班買回來。李先生說,他家吃的東西一定要到超市裡買,因為超市裡的肉、蛋等都是從正規廠家進的貨,質量有保障。有些菜市場裡賣的肉看著挺新鮮,但擔心來路不明,所以不敢在菜市場買。對此,很多市民和李先生有著共同的想法。
政府應加強安全監管
調查中,在回答『為了搞好食品安全,你認為哪些措施最有效?』時,選擇『政府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是最有效措施的佔49.7%;選擇『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企業嚴加懲罰』的佔26.8%;選擇『銷售不安全食品的市場進行查處』的佔11.6%,選擇『普及科學消費知識提高購買者的感官鑒別能力』的佔6.8%;選擇『曝光典型案件』的佔5.1%。
市民們建議,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威脅,而且還對國民經濟造成損失並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此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管理監督具有決定性作用,涉及食品管理的監督和管理部門應該充分發揮作用,確保食品安全。對『制假售假黑加工點』應重點打擊,對『原材料質量』應重點進行檢查。
此外,多數消費者是通過食品銷售者的信譽程度來區分其所賣食品的安全品質,從而決定購買行為的,而品牌正是傳遞出賣者信譽的有效工具。通過品牌傳遞食品生產者的信譽信息和產品內在品質信息,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證。因此,政府應引導企業努力打造品牌產品,走品牌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