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電 哈爾濱市今年組織的『鄰裡牽手逛新城』活動引起中央媒體的關注。15日,《光明日報》刊發長篇通訊,全面介紹活動開展情況及其深遠影響。
報道說,30多年前,一曲反映翻身農奴對古城拉薩日新月異變化的喜悅心情的歌曲《逛新城》唱遍全國。今天,哈爾濱持續數十天、萬餘人參與的『鄰裡牽手逛新城』活動,以其強大的貼近性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激發了廣大市民認識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成為廣大市民見證家鄉科學發展、合力推進科學發展的和諧奮進之旅,《逛新城》唱出了新滋味。
報道介紹了此次活動對宣傳形式的創新。報道說,創新的形式、創新的內容,引發參與者的強烈認同和共鳴,使活動期限一再延後,人數持續擴大,線路不斷增加。
報道說,近年來哈爾濱市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以什麼樣的方式把改革發展的成就展示出來?十七大召開前夕,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策劃推出了『鄰裡牽手逛新城』活動。
一輛輛旅游大巴滿載社區居民、離退休人員、農民工、中小學生,駛向開發區、駛向新城區、駛向新景區;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品評、一路贊嘆,城市發生的巨大變化令參觀者備感新奇、精神振奮。參觀完哈爾濱松北新區後,雙擁社區82歲的遲大娘感慨萬千:『10年前我來松北的時候,這裡還是荒草甸子。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做夢也想不到,在這麼短時間內,哈爾濱能建起這麼現代的新城區!』前進社區60歲的孔令貴老人,則以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參觀感受:『鄰裡牽手逛新城,城市精神大提昇。喜看家鄉新變化,共敘發展好前景。一逛世紀花園城,高樓林立豎蒼穹。新興小區雄姿展,人居優化好美景……』
專業導游簡單平實的解說、觸目可及的巨大變化,讓參觀者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喜人成就,體會到了最真切、最生動的『科學發展』。參與者在為之振奮的同時,又通過不同形式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介紹給身邊人,參與者從此成了宣傳者。
第一次參觀改造後的太陽島,37歲的楊曄君用DV機把這次看到的城市新變化記錄下來,播放給鄰居們看,邊播放邊講解,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一些社區居民參觀後自發出板報、開座談會、寫觀後感,把城市發展成就展示給更多人,讓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入人心。
市民的參與熱情之高,活動組織者也始料未及。一些市民致信市委宣傳部,建議擴大參與者范圍,讓更多市民能夠參與進來。於是,活動期限由1個月延至兩個月,參與人數由5000人增至10000人,車輛由每天3輛增至9輛,線路由每天1條增至3條。與此同時,哈爾濱市委統戰部、市委老乾部局、市衛生局、市九三學社、市民進、市老齡辦等單位也自發組織本系統和單位人員,參加到『逛新城』活動中來。
報道對活動引起強烈反響的原因進行分析,指出,活動搭建了一個展示成就的平臺,讓廣大市民看到家鄉的喜人變化,更看到黨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踐行執政為民的不懈努力。活力的背後是改革攻堅的艱辛鏖戰:至2006年,哈爾濱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國企改革三年攻堅目標,讓1726家國企成功改制、整體扭虧、活力大增,並創造出叫響全國的國企改制『十大模式』。
報道說,進小區、游景區、逛公園,參觀者看到了人居條件的巨大改善,更看到了民生問題在這裡被前所未有地重視。為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問題,哈爾濱市把解決民生作為政府投資的優先選項:解決市民跨江生活不便的二十道街松花江大橋工程,讓更多市民吃上放心水的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使農民出行不再難的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讓家園美起來的庭院改造工程……今年1—9月,在哈爾濱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惠及百姓實際生活的建設項目投資超過100億元。『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美好願景正在冰城鋪展。
在剛竣工不久的香坊區黛秀湖公園,湖中漫游的錦鯉、湖岸叢生的蘆葦、湖畔親水平臺嬉戲的幼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讓參觀者由衷欣喜。而這清澈的湖水,是上游企業處理工業廢水後形成的中水。天藍、風清、樹綠、城美的背後,是全市上下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齊心協力打造宜居家園的紮實行動:改造太陽島風景區、建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實施集中供熱拔掉數千個鍋爐房大煙囪、推進大規模城區綠化、引松花江清水注入三條城市內河……已經和正在實施的一項項重點工程,讓哈爾濱的人居環境大為改善。今年前9個月,哈爾濱『好天兒』(空氣質量達到和好於二級)累計達254天,比上一年增加9天。
報道還詳細介紹了活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報道說,活動已經結束,影響還在擴展,活動正在激發出廣大市民共建和諧家園的強大動力。城市巨變,使參觀者增加了主人翁的自豪感,更平添了責任感,並轉化為建設家鄉、促進和諧的自發行動。活動結束後,上紅社區居民林偉華在社區發出倡議,成立居民護綠隊,對社區裡7塊綠地進行義務管護;紅專社區居民高艷林組織成立婦女志願者環境清理隊,對社區5個大院裡的亂貼亂畫進行義務清理;紅星廣場社區居民成立美化城市服務隊,義務協管治安、美化樓道。愛護城市、熱心公益、關愛他人正在擴展為全體市民的自覺行動,由此引發的感人故事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