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電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道路的超負荷運行、交通不暢、堵車塞車可以說是城市的一種通病。為了更好地解決交通問題,各地想出了不同的辦法制訂了自己的發展規劃。21日,記者分別采訪了省內外四位道路規劃設計師,他們介紹了當地解決交通梗阻的經驗,為哈爾濱緩解交通『癥結』支招。
長春:因地制宜
據長春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秘書長金明川介紹,長春特別注意利用地形,因地制宜進行規劃設計。比如從長春火車站出站往南走有一條大街,是一條交通主乾道,與這條主乾道平行的從地形上看是兩條沙溝,當初設計時,曾有過爭論,但不管增加多少投入,專家都大力主張將其建在溝頂,以保證主乾道的通暢。現在這條主乾道成為了城市的大動脈,與它相交的支路很多,但基本不出現堵塞的現象。
相比之下,哈爾濱這一點做得不太好。由於當初選址的不合理,哈爾濱火車站建在了紅軍街的最下端,從地形上看,實際上是建在了山腳下,車量、人流由此疏散時先要翻過一座『山』,這樣必然就會減慢行動的速度。
另外,金明川認為,對城市規劃要持有一種科學的態度,不要為了解決短期面臨的問題,隨意改變城市的總體設計,而為城市今後的發展埋下了病根。據介紹,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長春的老城區修建了一條橫貫南北的主乾道——亞泰大街,這條寬達50米的街道,解決了老城區的道路交通問題。而這條路早在1980年就已經規劃好了,歷經二十年纔開工建設,這期間歷經多次城市改造,預留亞泰大街的規劃從沒變過。
深圳:立足近期放眼長遠
與一些傳統的中心城市不同的是,做為新興城市的深圳,為了趕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城市規劃設計時常要發生變更。
深圳城市規劃協會的副會長鄭毅說:『現在,我們幾乎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對於像深圳這樣新興的城市,城市的道路規劃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規劃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這種調整不是一種短期行為,經濟的發展誰也沒法預料,如果城市道路預留的空間過大,會造成浪費,小了又無法滿足需要,所以立足於現實,進行遠景規劃是一種務實和客觀態度。』
南京:解決堵車有奇招
據南京市城市規劃編研中心總工程師劉正平介紹,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交通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居民的需要。怎麼辦,南京市選擇了跳出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拉開城市格局框架的策略。先後擴建了河西新區、仙林新區、東山新城、江北新區。
但是新區建起來了,並不等於解決了老城區的交通堵塞問題,所以,市政府又出新招,利用價格杠杆把車流和人流引向新區。新區建起來後,政府部門就調整了老城區的停車價格,按新標准,老城區停車每小時7元錢,而新城區,不限時間,停車每次是3元。這樣就減少了老城區的車流量。
劉正平說:『哈爾濱有一個松北新區,與南京有點相似,市政府搬過去了,而且正在建大橋和過江隧道,唯一不同的是江南的車流和人流沒被引導過去,在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工作。』
省內專家:疏解過密的城市中心區
解決哈爾濱交通堵塞有何良方?哈爾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羅輯表示,交通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只能緩解。他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疏解過密的城市中心區,這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比如:啟動群力新區並推進松北新區開發建設,使之成為吸納市中心區過密地區人口的重要地區;適度控制中心區建築規模及容量,減少交通吸引量。
其次,加快道路建設。目前的道路建設已滯後於城市交通的發展,中心區交通總體上趨於飽和。
再次,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的比重越高,道路上的車流量就越小,交通矛盾就越少。而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像哈爾濱這樣冬季漫長的北方城市更應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乾,地面公共交通為基礎的客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