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家政市場硝煙頓起 二分天下格局變三足鼎立
2007-11-28 15:45:59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  作者:陸少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8日電 當人們的生活觀念悄然發生改變的時候,"把家務假手他人"的理念也悄然形成。家政服務已經從單純的保姆向計時工、鍾點工、月嫂、育嬰師、病陪、家教……拓展。哈爾濱從開始有第一家家政服務中心以來,22年間,據不完全統計,省城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一共有二三百家。然而,真正形成品牌的只有兩家:即哈爾濱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和一家媒體所辦的家政服務中心,這兩家各佔哈爾濱家政服務市場的半壁江山,以自己的各具特色的服務為省城幾十萬戶居民打理家庭,站穩腳跟,深入人心。直到2007年的8月,這平穩的一切被突然打破——

  來了一個"四川人"

  按照慣例,家政市場的淡季是8月份,可就是在8月份,省城的家政市場卻發生了一個大地震,據傳有一個"河南人"懷揣重金來到哈爾濱,"砸"向了這個多年保持平衡的家政市場,大手筆與網通114合辦家政服務,提供電話轉接服務。幾乎所有114的家政服務問訊電話都指向這個家政公司,攪熱了家政市場。一時間,硝煙頓起,人纔的爭奪、價格的重新定位,市場份額的再分配……

  當記者坐在114頂頂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羅凱面前的時候,這個37歲的年輕人笑了,原來僅僅兩個月就迅速崛起的『神話』始作俑者笑著說"我是四川人。"原來,羅凱已在哈爾濱生活10年,他的妻子是哈爾濱姑娘,他曾在成都的《電腦報》當過6年記者,後來作電子公司,做信息服務,並對服務行業情有獨鍾。羅凱很希望把信息和服務結合起來,找到一個實現自己理想的契機。用羅凱的話說這是開『夫妻公司』,當然,這個公司是股份制的。羅凱以前曾做過電子公司有一點積累,醞釀建立家政服務公司很久了,他們看好了這個家政市場的前景,相信能夠有所發展。

  之所以與網通合作,羅凱明確表示,114每天的電話導航查詢電話有10萬條之多,那麼能夠提供的有價值信息可想而知。目前,頂頂家政服務中心提倡的數字化管理借助網通的通訊便利得以實現,記者看到,大屏幕的電子用工滾動價格表,用工出單全部為電腦出票,100多名的計時工隊伍,讓人刮目相看。

  競相提價

  國慶節期間,家住安心街的王先生請了3名計時工到家擦玻璃打掃房間,一天乾完了,等計時工走了,王先生發現玻璃沒太擦乾淨。王先生說,12塊錢的最高價格,乾的活兒也就那麼回事。王先生抱怨道,現在星級計時工都是這個價,價格上去了,老百姓沒得到啥實惠。

  據了解,目前,省城從事家政服務的保姆、計時工、家教、月嫂等各類家政服務人員有8~10萬人左右,其中,以進城的農民工為主,佔服務人員的70%,餘下30%為城裡的下崗職工。

  哈爾濱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主任景平說,住家保姆和白天保姆的平均工資為800元/月,月嫂達到3000元/月,育嬰嫂的工資為1200元/月,今年8月份開始,又有一家新的家政公司的加入,格局改變使得計時工的價格不得已開始漲價,9月份開始,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的計時工從過去的一星級7元、二星級8元、三星級9元、特星級10元,漲到了8元、10元和12元。

  景平說,從哈爾濱人的收入來講,計時工的工資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價位,當然漲價也屬於在正常的范圍之內,應該平穩過渡,但是沒有辦法,為了穩定隊伍,只好這樣了。

  省城的家政市場有多大?

  據透露,目前,僅哈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有家政服務員13000多人,其中,計時工200多人,服務省城30多萬戶次,但是,即使如此龐大的隊伍,還是供不應求,且不算其他兩家所佔有的份額。

  哈爾濱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主任景平說,除了應對省城的居民用戶外,很多寫字樓、工企單位也改變了過去的用單位職工打掃衛生的老做法,紛紛請計時工代勞。今年,哈市一家大型企業一下子就與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簽下了20萬元的用工費用,毛利潤來說,他們中心一年能夠達到100萬元。

  114頂頂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羅凱在講到回報時有所保留,但是他表示,以今年的投入,從8月開始,到年底的這段時間,他的收益要略有盈餘。

  記者了解到,家政服務這一塊在目前已經進入微利階段。除去住家保姆、白天保姆、病陪等固定用戶外,省城的計時工不超過3000人,而且流動性大。因為有季節影響的的因素,計時工常常是旺季不夠,淡季沒活兒。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生活方式的改變,家務外包已經在35~50歲收入穩定、事業有成的在職人員中形成共識,家政市場的潛力巨大,用工價格也會持續上昇。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計時工是家政市場的『搶手貨』,為了爭奪經過培訓和有著豐富經驗的計時工,很多家政公司開出了許多優惠條件,其中包括:為計時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免費體檢、按照相應標准提高工資待遇等。

  一些業內人士說,家政服務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個市場還是應該走職業化經營的道路,牌子、品質、信譽是家政服務的立身之本。通過競爭和提高服務的質量,讓老百姓買到質價相等的服務,纔能在這個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