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依安縣先鋒鄉幸福村 幸福生活比『瓜』甜
2007-11-29 15:24: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今明 王廣彪 王依龍 高學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9日電 今年,幸福村甜菜大豐收,農民開著小四輪往瑞雪糖業送甜菜。全年全省范圍大型聯動報道『幸福村裡的幸福生活』

  林成網,田成方,筆直寬闊的白色路。

  樹成蔭,綠遍野,整齊劃一的磚瓦房。

  走在依安縣先鋒鄉幸福村,隨處可見的是群眾安居樂業的景象和新農村建設以來的嶄新變化。幸福村黨支部書記伊寶坤向記者介紹說,幸福村共有耕地1.5萬畝,除去外出務工出勞務的,全村還有300多戶,1500多口人。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群眾靠結構調整、種植經濟作物,大力發展以甜菜、甜瓜為主的『瓜菜』經濟,收入年年增加,小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今年遭受了70多年不遇的夏季連伏旱,導致減產減收,但佔全村耕地面積40%的經濟作物仍喜獲豐收,人均收入仍在3200元以上。現在村裡的磚瓦化率達到了72%以上,森林覆蓋率有22%,自來水、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均達到了100%。如今的幸福村真正走上了幸福路。

  由『致富屯』到『幸福村』

  在伊書記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種田大戶沙明江的家中,正好遇到來串門的75歲的孫永太老人。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孫永太老人聊起了幸福村的歷史。他說,原來的幸福村可不是現在的樣子,當時的日子艱難程度是現代人想象不到的,累一年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可能是原來的生活苦,人們太渴望發家致富了,所以幸福村原來叫致富屯,在1973年又改成了幸福大隊,寄托著群眾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但是在『大幫哄』的時候,雖然種的地多,但也就是兩鏟兩趟,粗放經營,種植的就是小麥、大豆、玉米,一年產不了多少,根本沒有生產積極性,五六口人住著一間半土坯房,三間房、南北炕住四家是很普遍的事情,吃的就是玉米餅子、咸菜條。當時全村70%的農戶都有外債,他家當時連灶坑門都沒有,別說年吃年用,就是連玉米餅子也吃不上溜,常常出現寅吃卯糧的情況。自打上世紀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這日子纔是一年一變樣。當記者問起老人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時,老人扳起手指細數說,頭一件是包產到戶,第二件是『兩免一補』,第三件就是新農村建設了。如今的幸福村是真的幸福了。

  種甜菜發了家

  沙明江是幸福村的名人。這幾年他靠種植甜菜發了家。說起致富的過程,他說: 『1983年,我住的是不到40平方米快要倒塌的土坯房,現在住的是花6萬多元建的70多平方米的大磚房,設施齊全,家用電器應有盡有,不比城裡的樓房差。當時種的是雜糧雜豆,一年累的夠嗆,勉強弄個年吃年用,日子過的緊巴巴。現在不同了,自從依安縣建立瑞雪糖業以來,我就開始種植比較效益高的甜菜了。從1994年開始,年年種植甜菜,最初也是小打小鬧,一年就種幾畝直播甜菜,到秋銷售後換點現錢。後來看到瑞雪糖業的效益越來越好,加工量越來越大,種植甜菜的農民都掙著了,所以我也就擴大了種植規模。近幾年,每年都種一?多地,從直播甜菜改成科技含量和產量都高的紙筒甜菜,一?地甜菜掙一萬多元是手掐把拿的。今年我種了兩?地紙筒甜菜,賣了3.8萬元,加上甜瓜、小菇-和馬鈴薯的收入,今年我純收入8萬元,人均2萬元。這不,房子也新蓋了,四輪子也開上了。聽說瑞雪糖業和世界500強的ABF公司進行了戰略合作,來年我還要種更多的甜菜。』

  在幸福村,由於沙明江的帶動和龍頭企業的拉動,全村種植甜菜的農戶已經達到170多戶,佔全村戶數的60%。許多農民靠種甜菜發了家,今年全村種植甜菜3500畝,僅甜菜一項,農民就收入400萬元以上,做到了大災之年不減收,種植甜菜成為幸福村農民發家致富的好途徑。

  小甜瓜做出『大文章』

  幸福村的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甜瓜、小菇-等經濟作物,但是原來人們不認識。有頭腦的青年農民王金國看到鄰村的農民種小菇-,畝收入達到500多塊的時候,他眼紅了。2003年,他采用新技術,試探著種了幾畝地,結果效益是『相當』的好,1畝地純掙2000多。這兩年,他種植小菇-的面積也年年擴大,今年,他家的8畝地菇-掙了2萬多,加上其它作物收入,最低也能收入5萬多,按人均算,人均收入得一萬五呢!現在,80多戶農民忙著種菇-。收購旺季,老客一天就能弄走70多噸,遠銷到哈爾濱、沈陽、南京、杭州等大地方。

  西瓜、甜瓜也是幸福村的致富法寶。在街上,包括在縣城的瓜販子只要吆喝一聲『幸福的瓜——』,馬上購買者趨之若鶩。但原來村民不認識,說種地就得種大田,那是真正的『莊稼人』。有人不信邪,偷摸種了點西瓜和甜瓜,立馬就看到效益了,一算賬,一畝地純收入3000多塊。現在幸福村種植西瓜、甜瓜的農民已經有100多戶,一家一年賺個一萬多元是輕松的。如今,幸福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甜瓜和菇-集散地,旺季時,一天100多臺外地車搶著收購。甜瓜、小菇-被幸福村做出了大文章。

  問起今後,幸福村黨支部書記伊寶坤自信地說:『瓜菜讓幸福村農民走上了幸福路,今後我們還要依托瓜菜,發展像萬壽菊、日本白瓜這樣的經濟作物,讓群眾享受到和諧、幸福的生活。』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