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電 日前,記者從洪河農場駐俄羅斯遠東地區辦事處獲悉,今年他們在俄羅斯比羅比詹下列斯科耶區新村試種的360畝水稻,在戰勝了低溫寡照多雨災害和勞動力短缺等諸多不利條件下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到475公斤,開闢了俄遠東高寒區水稻種植先河。俄猶太自治州比羅比詹州電視臺和下列區電視臺等當地媒體爭相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此新聞。
近年來,隨著寒地水稻旱育稀植等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普及,他們又打起了異國高效水稻開發主意。
據了解,洪河農場是我國利用外資興建的第一個現代化農場。進入新世紀,依托毗鄰俄羅斯和同江一級口岸的區位優勢,借助俄的開放政策,於2002年率先在俄遠東地區租種土地開展境外農業開發,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新開耕地14.6萬畝,形成了蔬菜大棚種植、生豬飼養、液面肥加工、糧食處理等十多項新產業,經濟總量達682.7萬美元,年綜合效益均在2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他們了解到,俄遠東地區農業結構十分單一,除土豆、西紅柿等蔬菜外,大多是旱作的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等作物,沒有水田種植經歷。今年初,他們經過詳細調查得知,下列區與洪河農場同屬第四積溫帶,可以種水稻。決定由有水田開發管理經驗的場駐俄辦事處副主任張福軍牽頭進行小面積水稻試種。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他們選擇了『三江一號』作為主栽品種,克服了第一年試種農具不配套和當地出現的幾十年不遇低溫、寡照、多雨等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水稻成熟後,大部分地塊穗大粒滿,單穗最多結實達90多粒。經測算,僅目前試種的單產水平平均畝效益超過1000元,高出當地普通麥豆類作物同單位的4倍多。
據悉,目前,洪河農場駐俄辦正在抓緊對下列區新村土地進行『旱改水』整體規劃,研究實施稻米就地加工轉化、多重增值、實行產業化經營等。他們准備明年擴種5200畝,上日加工能力48噸的小型大米加工設備。
相關新聞
俄今年稻谷產量為67.5萬噸
俄羅斯唯一的水稻產區——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地方官員表示,今年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稻谷產量為67.5萬噸,平均單產為5.8噸/公頃。2006年俄羅斯稻谷產量約為63萬噸,平均單產為5.59噸/公頃。2005年稻谷產量為50萬噸,平均單產為5.1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