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電 花費3萬多元買輛二手車,本以為買到了實惠的商品,沒有想到的是,這輛車還有一個多月就要報廢了。哈市市民趙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倒霉事兒。
據購車人趙先生講,前幾天他在巴彥縣花3.48萬元購買了一輛1999年的紅旗牌轎車。買車時,他特別留意該車的行車執照等手續,上面明明寫著是『非營運車輛』。既然是非營運車輛,那麼這輛車還有近7年的使用年限。可是在辦理過戶手續時,他卻發現自己上當了。在交管部門的檔案中,他剛剛購買的這輛紅旗車是一輛營運出租車,根據哈爾濱市交管部門的規定,營運車輛在初次領證後第八年就得強制報廢,這輛車的報廢期就在今年年底。
眼下,哈爾濱市二手車市場日趨火爆,購買便宜、實用的二手車成了許多市民的首選。然而,二手車市場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陷阱讓人防不勝防,『營轉非』二手車就是個令人難防的陷阱。所謂『營轉非』,就是把本來從事出租等營運車輛,經過處理改為非營運車輛出售。大部分初次買車的市民對此一無所知,見車況挺新、價格挺便宜就買了,結果交完錢辦完手續時纔發現,這車已經臨近報廢期了。再者,也有買車人明知是『營轉非』車,圖價格便宜而購買。原因是在哈爾濱市銷售的二手車中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廣州等南方城市的車輛,在這些南方城市中,營運車輛的報廢期限在10年以上,賣車人堅稱這車沒到報廢期,買車人也默許。然而這些南方車輛被哈爾濱市的市民購買並行駛時,也必須執行哈爾濱市『營運車輛行駛8年』的規定。
市民在購買二手車時如何纔能防范買到『營轉非』車呢?據專業人士講,通常的做法是看所購二手車的手續,但這不能絕對保證安全,因為一些車輛的手續早被人做了手腳成了假手續。市民還可通過查看汽車前機器蓋內的汽車出廠銘牌來判斷,如果出廠銘牌和行駛證登記日期相隔超過半年以上,市民就要到車管部門調查一下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