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投巨資開展30年最大規模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
2007-12-08 06:28:4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8日電 抗春旱、保春種、明年旱情今年防。秋冬以來,哈市市、縣(區)兩級政府投資5600多萬元,開展了30年來最大規模的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746眼補水井鑽井工程及大部分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新機井和水源建設工程將於明年4月春耕前全部投入使用。

  2007年哈市遭遇50年來最嚴重旱災,將直接導致2008年嚴重春旱,面對嚴酷的局面,市領導科學決策,啟動了30年來最大規模『春旱秋防』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

  北方地區,素來『十年九春旱』,近年來,更演變成『年年春旱』、『越旱越重』。

  2007年,哈市遭遇50年來最嚴重旱災,『夏、伏、秋、冬』連旱,至12月初無一次有效降水,並對明年春耕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第一,哈市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全市186座水庫和5645座塘壩總蓄水量不足8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44%。其中19座大中型水庫蓄水量6.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45%;塘壩蓄水量僅6000多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35%。

  第二,江河水量大幅度減少。入秋以來,哈市境內松花江等13條主要江河水量與歷年同期相比大幅度減少,10月21日總流量為3288.97秒立方米,比歷年同期減少64%。其他119條中小河流絕大部分斷流,河床均處於乾涸狀態。

  第三,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受今年乾旱少雨及江河水量減少影響,加上今年打井抗旱及地下水超采嚴重,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至2米,而且短期內回昇較慢,現有灌溉機井明年將有60%無法正常抽水。

  第四,土壤?情差春灌用水增加。封凍前,哈市大部分地區土壤相對濕度在70%以下,部分地區不足50%。加上乾封地,土壤?情難以改善,明年春灌需水量將大量增加。

  哈爾濱市水務局調查分析顯示,明年哈市乾旱面積將達千萬畝以上,五常、通河等水稻主產區將有204萬畝水田渴水,佔水田總面積的1/3以上。雙城等旱田區坐濾水水源也將十分緊張。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不保,何言糧食生產安全?糧食生產不保,農民收入就無法保障。

  面對明年如此嚴酷的春種局面,市領導及早決策、科學決策,市、縣(區)兩級政府投入5600多萬元,其中市政府出資2/3,縣(區)政府匹配1/3,啟動以搶打補水井和搶修應急水源建設為核心、以『春旱秋防』為目的的秋冬農田水利建設。

  每眼機井投資三萬多元,是過去一般抗旱小井投資的10多倍,水田補水井全部定位在灌區,旱田坐濾水井管護全部落實到戶,確保每眼井都是『長命井』,把應急之舉變成長遠之策

  據了解,打抗旱井是哈市多年來的應急措施,『不得已而為之』,使這些井投資少、深度淺、壽命短、出水量小,在解決抗旱問題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其一,這些多打在地下水的『毛細血管兒』上,往往切斷了地下水的補給功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最後使機井喪失抽水能力;其二,機井產權不清、管理混亂,特別是農民在灌區的小機井給灌區生產管理帶給危害,甚至加重了灌區負擔。

  今年,哈市確定的746眼機井全部為大口徑深井,平均井深為50米,水井直徑為30厘米,出水量最低標准為50噸/小時,相當於以往20眼小井的出水量,井壁鋼管厚度在4毫米以上,工程質量確保機井壽命在15年至20年,把傳統的抗旱應急之舉轉變為長遠之策。

  據介紹,哈市灌區水資源保證率僅為75%,提高明年灌區保證率是當務之急。所以,哈市今年614眼水田補水井全部定位在灌區,為確保補水發揮最大作用,新機井全部定位在灌區末梢兒,由灌區協調使用,可基本解決明年140多萬畝水田渴水問題。

  記者看到,五常、通河兩縣(市)共打水田補水井261眼,佔全市總數的43%,因為五常是全國水稻單季產量第一縣,而通河則是全國人均水田面積第一縣。雙城市是哈市旱田種植面積第一縣,歷來有坐濾水春耕生產的傳統,所以今年雙城市已完成旱田機井45眼,佔全市總數的34%,可保證明年50萬畝玉米坐水種植需要,並且全部機井已『包產到戶』。各區(縣)打井數量不均,實則體現著科學的決策機制。

  除打機井外,哈市今冬明春將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40項應急灌溉工程,提高水庫蓄水能力及灌區節水功能,最大限度地蓄水及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