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電 對森林的無情破壞,二氧化硫、大腸肝菌嚴重超標,被人們稱作『衛生筷』的一次性木筷,正在成為人們用餐時的一個安全隱患。日前商務部的相關規定要求餐飲企業應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記者采訪發現,想讓一次性餐具退市還有點兒難。
12月1日,商務部發布的《餐飲企業經營規范》開始正式實施,這部中國首個餐飲業的經營規范,第一次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要求餐飲企業應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紙杯等餐具,餐館應為就餐者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餐具。盡管這只是行業標准,並沒有強制手段,也沒有處罰措施,但據業內人士分析,《規范》既然已經明示,一次性筷子、餐盒等餐具今後逐漸淡出餐飲市場將成必然。記者也從哈爾濱市商務局餐飲服務行業管理處獲悉,針對這個行業規范,他們將制定相應的經營管理措施。
記者在哈爾濱市餐飲行業走訪了解到,不論是中高檔的酒店,還是大排檔、小吃店、快餐店,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相當普遍。對於《餐飲經營規范》大家都表示還不了解,至於一次性餐具的『退市』,更多人表示:似乎不可能。
一次性筷子支橕七成飯店的餐桌
據統計,目前哈爾濱市有各種類型和規模的餐飲企業4964家,在消費者就餐時,為顧客提供一次性筷子的佔到七成以上。雖然衛生監督部門對於餐飲業的衛生有著具體的要求:在餐具清洗、消毒方面,一般都是按照『一洗、二刷、三衝、四消毒』標准來要求和檢查,但是記者了解到,從市場上采購,並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方便筷』卻一直是衛生監管的空白。確切地說,目前餐飲企業提供給消費者的一次性筷子的衛生狀況,遠遠不如經過消毒櫃消毒後反復使用的筷子。既不環保又不衛生,一次性筷子為何還如此受寵?
桃源裡酒店經理石先生介紹:我們為顧客提供的是消毒餐具,餐具的消毒過程也嚴格按照衛生部門要求進行的。但是在實際經營中,常常遇到顧客要求換用一次性方便筷,因為在消費者的認識已經形成定勢:一次性的更衛生。於是酒店開始備齊兩種筷子,根據需求靈活供給。其實每次消費者提出要求更換一次性筷子的時候,我們都認真地解釋:我們的餐具是經過高溫長時間消毒的,衛生絕對沒問題,但是收效並不好。
消費者張女士說起此事認為,『一次性筷子並不衛生』也聽說過,但是誰能保證飯店提供的消毒筷子就一定衛生?在高檔的酒樓飯店裡,還可以放心使用,至於那些中低檔的餐館,消費者對他們的消毒實在是放心不下。說是經過高溫消毒了,可到底是不是真的消毒了,消毒是不是徹底,誰也沒看見。街邊的那些快餐店、小吃部裡的東西更是不敢用,不帶著菜葉、滴著髒水上來就不錯了。一次性筷子至少感觀上不錯,而且不是循環使用。
消費者陸女士認為,一次性筷子退市還只是個想法而已,要想讓它真正地退,那首先就得完善現在的衛生監管制度,並加大監管力度。什麼時候餐館的衛生消毒真正全都達標了,什麼時候纔能談一次性餐具的『退市』問題。
業內揭秘:
一個中檔飯店,筷子利潤一年六七萬
『其實一些中檔的飯店完全有能力達到規定的消毒標准,但是飯店卻不自己消毒,而使用一次性的「套件」,或是由專業的餐具消毒公司來提供消毒餐具,這是因為其中還有一部分利潤在裡面。』新陽路上一家火鍋店的經營者對記者直言。
這位陳經理說,他們的店裡每天大約有300人左右進餐。使用的餐具是由餐具消毒公司供給的。一套餐具裡有啤酒杯、茶杯、匙碟、小湯碗、筷子、牙簽。這樣一套消毒餐具消毒公司供給飯店收費0.4元,而飯店提供給消費者時收費1元,每套利潤0.6元。一年下來,靠餐具就有6.5萬元的收入。
據陳經理介紹,原來飯店使用『套裝』價格就更便宜。一雙筷子、一塊濕巾、一個牙簽,外面有封閉的塑料包裝。批發商會根據飯店的要求定制,選擇質量較好的,成本也纔0.2元,飯店同樣也向顧客收費1元。『所以換掉那種,而改用由消毒公司供給,主要考慮後者還帶著杯、碟等餐具,飯店不但不用購買這些餐具,同時也可以縮減兩名洗碗工,經營成本幾乎是一樣的,但給顧客的感覺都是更衛生的。其實能夠開起一家中檔的飯店,餐具消毒就不會是大問題,除了顧客們的筷子、水杯外,碗盤都是要消毒的。』陳經理說:『這裡面的利潤商家是不願隨意丟棄的。』
拋開商家獲利的心理不談,記者了解到,即便是餐具消毒公司提供的消毒餐具裡,配備的筷子也是從批發市場上直接購入的一次性方便筷,公司消毒時並不包括筷子,市民雖然使用了『消毒餐具』,但筷子的衛生依舊沒有保證。
拒絕一次性筷子,應該分級進行
哈爾濱市酒店協會早在兩年就對哈爾濱市的餐飲企業發出倡議,發起『綠色行動』:拒絕一次性筷子。但是積極參加的都是一些中高檔的酒店,更多的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大戶』———中低檔飯店卻少有參與,這個瓶頸始終沒法突破。事實上,只要是一個飯店有健全的手續開張營業,那麼飯店都應該有能力做到為消費者提供合格消毒餐具。問題往往出現在一些快餐店、小吃部,特別是一些社區的便民小店,在最初的審批上就不嚴格,再加上衛生監管部門的抽檢不到位,餐具消毒就成了問題。據悉,不久前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座談討論並走訪了哈爾濱市部分餐飲企業。委員們發現由於餐飲業經營者不夠重視、餐具消毒設施不能滿足經營需要、監督力度不夠等原因,一些飯店確實存在著碗筷餐具清洗不規范和不消毒的問題。
滿國祥是哈爾濱報業大廈副總經理,據他介紹,報業大廈從1999年建成營業以來,一直使用消毒餐具。『很顯然,一次性餐具對於四星級酒店來說是不合適的,檔次跟不上。我們的餐具都有品牌標識,比如筷子、杯盤上面都有專用的LOGO,比一次性餐具更符合飯店的氣氛。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了環保因素。』滿國祥說:『不是所有的餐飲企業都能夠做到這樣的餐具消毒,有的飯店可能消毒設備不到位,顧客對店內的衛生狀況不放心,因此纔要求使用一次性筷子。在我們酒店,提出這樣要求的顧客近十年來寥寥無幾。』據了解,報業大廈餐飲部每年專門用於餐具清洗消毒的洗滌劑就要花費兩萬七千多元,一洗、二刷、三衝之後,第四項消毒的時間要長達四小時。
滿經理說,積極響應『綠色行動』是他們這樣企業的職責,但就哈爾濱市目前餐飲業的狀況看,全部推行拒絕一次性筷子很難實現,有關部門考慮可以分批次地進行。衛生部門應該出臺一個詳細的標准,按照飯店的定位、級別,相應檔次的飯店就不得使用一次性筷子。比如一些中檔以上的飯店,既然你的消毒能力達標了,就應該率先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級一級地進行,一級一級地推廣,要比一個倡議更有力度。
一次性筷子退市受阻瓶頸在顧客為方便筷退市開藥方
前不久哈工大等9所高校的的11個環保社團聯合發起了『自帶餐具就餐,拒絕一次性筷子』的環保活動,並在各高校進行宣傳,同時制作了一萬個筷子套,免費發放給同學和市民,希望大家都能自帶筷子就餐,減少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這次活動的發起組織者給哈工大學生綠色協會的成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校園裡很多同學都認識到使用一次筷子的危害,但是餐廳裡提供的都是一次性筷子,於是想出了自帶餐具的方法。可是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方法在校讀書的大學生堅持起來都比較困難,對於出入飯店的普通市民就更顯得麻煩了,所以呼吁飯店提供良好的消毒餐具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是消費者的『自覺』和『認識』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只有消費者堅決地拒絕使用,要求餐飲企業提供合格的消毒筷子,纔能夠把這一行動推進下去。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飯店在『擺臺』時,餐桌上只擺放『一次性套裝』,而不擺放消毒筷子,顧客對此很少有提出異議的。一些消費者表示,對於飯店的衛生狀況不放心,纔選擇使用一次性筷子,對此桃園裡酒店的石經理笑稱,這更多地體現出的是消費者的心理誤區。『如果對一家飯店的衛生狀況都擔心到了不能使用他們提供的筷子了,那麼其他餐具呢?鍋碗瓢盆都能保證嗎?況且一次性筷子也並非都衛生。所以,只有突破了消費者這一關,纔能遏制住一次性筷子買賣流通的源頭。』
記者在采訪時,還有的環保志願者提出了『征稅』的辦法。如果征收較高的一次性筷子使用稅,那麼至少消費者在使用前就會考慮一下,是否確實需要用。有買的纔有賣的,如果消費者都不使用了,飯店自然就不購買了。
地下倉庫、裸露存放、隨意加工記者調查:『消毒筷子』這樣上餐桌
道外區南勛街、南頭道街一帶是哈爾濱市酒店用品銷售的集散地。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這裡大大小小百餘家酒店用品經銷店,全都在批發一次性筷子。
『裸體』筷子麻袋裝,消毒包裝也批發
5日,記者以一家飯店經營者的身份走進名為『輝宏』的酒店用品批發店。在店裡一次性筷子價格從每雙0.01元到0.04元不等,買賣全都按『件』走,一件是3000雙到5000雙。平日裡被消費者認為『衛生』的筷子,在這裡不論什麼價位全部都『裸體』,用編織袋裝著。當記者表示需要帶有包裝的筷子時,經營者立即為記者自豪地展示他的包裝種類,並稱這些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也是批發的。經營者出示的包裝都是在哈爾濱市餐飲飯店裡常常見到的,最簡易的是印有『歡迎光臨』字樣的白色塑料包裝袋,檔次高一些的是紙制的。記者看到不論哪一種包裝袋,上面都印有『已消毒』、『高溫消毒』、『清潔衛生』的字樣。經營者告訴記者,包裝袋和筷子批回去,讓飯店的服務員套上就可以了。如果買套好的也行,就是價格貴點要加點人工費。
記者了解到,除了這種簡易的一次性筷子包裝外,這裡的批發商還從事各種『套裝』的加工。在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上印上飯店的名字、訂餐電話和地址;制作成『餐具套裝』,配齊筷子、牙簽和濕巾;為餐具消毒公司配備一次性筷子和牙簽。據了解,所有的這些套裝,變化的是『外衣』,裝入的筷子都是編織袋裡的『裸體』方便筷。記者在這裡看到了哈爾濱市幾家知名餐飯企業的訂貨單。
跑水泡過的筷子照樣賣
6日,記者在道外區保障街189號院裡,看到一個一次性筷子批發商的倉庫正在裝卸貨物,這個倉庫租用居民樓的一個地下室。從微型貨車上卸下的一次性筷子都裝在白色編織袋裡,有的編織袋由於受潮底部已經發黑。記者與搬運工人走進倉庫,大約2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裡,一次性筷子堆積如山,很多編織袋的封口都開裂了,筷子散落一地。隨著搬運工人的搬卸,還有一個工人在不停地清理著現場,將地上沾滿灰塵的筷子收起重新裝入袋中。記者稱想批發筷子,是老板讓過來看看,工人便對記者介紹起筷子的種類和價格。當記者對於編織袋底部受潮發黑提出質疑時,工人大大咧咧地說:『沒事,只是外面的袋子黑了,筷子也就外面這一層會黑點,裡面的都沒事。去年我們倉庫還跑了一次水,很多筷子都被泡了,晾乾以後和原來一樣,一點沒走形。我們家的筷子質量你就放心吧。』
從批發商的倉庫裡出來,記者對於一次性筷子已經心有餘悸。
哈爾濱市曾發布禁止收取餐位費、茶位費的公告餐具利潤屬非法所得
在飯店用餐,結賬時每人收取兩三元『餐位費』,已經成了哈爾濱市餐飲業約定俗成的規矩。其實所有飯店收取的『餐位費』都屬於違法收費,消費者完全可以拒絕支付,這一點市民中卻少有人知。日前哈爾濱市工商局發布《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餐飲業收取餐位費茶位費服務費違法行為的公告》,再次明令禁止這種違法收費。
據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新聞發言認孫麗介紹,按照餐飲業的慣例,餐飲企業應當向消費者提供免費的餐具,這種餐具應當經過消毒並符合國家衛生標准,成本應該核算在餐飲企業的經營成本中,而不應再向消費者收取。飯店的所有收費都應該事先明示,在不事先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向消費者收取的任何費用都是違法的。而對於濕巾、一次性餐筷、面巾紙等用品,不論餐飲企業是否告知,收費都屬於違法行為。
由此可見,目前在哈爾濱市較為盛行的『餐位費』、『餐具消毒費』、『一次性餐具使用費』都是不合理收費,商家由此而獲得的利潤全部是『非法所得』。如果市民能夠充分認識這一點,那麼那些因為貪圖『一次性餐具』利潤的餐飲企業或許就會自動地自己消毒餐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