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5日電 連日來,不少市民反映哈爾濱市衛生筷子市場怪現象:本應在出廠前完成的筷子包裝過程,卻轉到了批發市場上進行,而從事包裝的則是那些雙手不做任何消毒處理的業戶和市場力工。
記者在哈爾濱道外區太古街看到,整條街上有數十家經營廚房用具、餐飲用品的商店和兩個大型批發市場。據一位業戶介紹,這裡是全市一次性餐具的重要集散地。
記者來到了北方陶瓷商城,發現市場內同時經營盤碗、陶瓷、爐具等,地上與牆面都落了不少灰塵,成堆的草繩、廢紙等垃圾隨意堆放在角落裡。該商城一樓、二樓營業廳內有數十家經營一次性餐具的批發店,大量裝在編織袋子裡的衛生筷子堆在批發店的地上。這些敞著口堆放的筷子都沒經過包裝,過往顧客可以隨意抓起一把挑選後,再扔回袋中。一樓精品副1號批發店營業員告訴記者,這些一次性衛生筷子都是成袋子從林區批發來的,他們要給每雙筷子套上包裝後再出售。
隨後,記者看到一些業戶在給一次性衛生筷子套包裝,有的業戶的手看上去很髒,而筷子包裝袋上清晰地印著『衛生清潔』、『高溫消毒』字樣。記者問『毛毛酒店用品』批發店一名女業主:『這樣包裝的筷子衛生嗎?』婦女反問:『上面不是寫著「高溫消毒」嗎?』記者又問:『在哪進行的高溫消毒?』婦女說:『反正上面寫著呢,再說又不是你自己用。』
隨後,記者又來到距此不遠的南頭日雜綜合商場,這裡的十幾家衛生筷子批發店經營現狀與前者基本相同。據4號廳的業主講,這裡每家批發店每天都會賣出好幾件,每件約3000至5000雙。
編後:本應在廠家完成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包裝工序,被後移到批發點完成,而其運輸、存放、包裝環節衛生條件又很差,這樣的『衛生清潔』筷子衛生狀況確實堪懮。
目前哈爾濱市已進入旅游旺季,全市服務業都在強化衛生管理,以保障國內外游客及市民的用餐安全。一次性衛生筷子的二次污染問題,暴露出我們在管理工作中的盲點。有關部門應盡快著手調查,加大管理力度,規范一次性餐具市場,從源頭上把住衛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