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電 興凱湖畔。『6間大瓦房,花了11萬;淨收入,每年五六萬……』農婦任淑傑掰著手指,向記者笑亮家底。
水泥路通村、抵戶,四通八達。2006年以來,雞西市累計投資近6.25億元,開足馬力建設通鄉、通村道路,農村公路硬化率躋身全省前列。
『三個環節』集智聚力
雞西市抓住『學、幫、樹』三個環節,組織試點鄉村乾部、縣(市)區主管農業領導60多人,先後到華西村、興十四村和四川等地學習考察,對照先進找差距、謀招法、定措施。邀請國家、省裡專家學者作輔導,開闊眼界,增強信心。並抽調1000餘名機關乾部深入鄉村宣傳,帶動農民由遲疑觀望到『請纓參戰』。
總結推廣了白泡子鄉等10多個農村工作先進典型,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啟發思路、激發乾勁。全市農村出現了男女老少齊上陣、主動出錢出工建設新農村的喜人景象。
『三道難題』迎刃而解
雞西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2006年綠色食品產值24.2億元,增幅10%以上,農民人均增收260多元。投資1600多萬元扶持養豬,成功引進四川、河北等地知名龍頭企業,新建18個種豬、肉牛繁育基地。目前,全市61戶龍頭企業年加工銷售農產品產值40億元,帶動16.8萬農戶。投資200多萬元發展農家游,興凱湖、烏蘇裡江邊200個家庭旅館戶均增收2至3萬元。以對俄、對韓勞務輸出為重點,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14.6萬人,年收入5.6億元。
去年以來,雞西市累計投資近6.25億元,實施農村道路建設項目293項,總裡程1614公裡;投資5992萬元,讓3.67萬農民吃上自來水、8600多戶農民用上沼氣等清潔能源;改造農村電網5條;改造鄉鎮衛生院47個,新農合全覆蓋,目前參合率在80%以上,受益群眾45萬人;投入9547萬元用於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並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完成。
『三項機制』成效顯著
雞西瞄准長遠目標,積極探索,初步形成幫建、共建和多元投入等長效機制。建立市委常委、副市長新農村建設聯系點制度,82個中省直、市直單位對5個試點鄉、64個試點村實行規劃制定與實施、生產和增收等『六包』,組織千名乾部下基層幫扶幫建。去年以來,幫建單位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為困難農民解決難題700多件。
今年市裡組織71戶強企,對51個弱村實施產業、科技、項目、資金、信息幫扶。39個鄉鎮與9個農場的管理區開展標准化種植、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農場機械為地方代耕作業50多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