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電 『學習成績的好壞,並不等同於品德的優劣。』哈爾濱市第63中學初四年級班主任姜曉寧老師說,其實,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好,卻表現得很自私,在參與勞動和學校組織的活動等方面並不積極。而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在其他方面卻表現得比較突出。
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太在意孩子身邊的朋友了。姜曉寧認為,作為老師,她在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會發現優點,或是學習成績方面、或是道德品質方面、或是性格行為方面。可家長對孩子的同學了解得並不全面,只把學習成績作為孩子交友的標准,硬性要求孩子要與尖子生來往,而遠離那些調皮或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殊不知,家長的意願並不能完全代表孩子交友的選擇。
哈市安松小學於靜校長說,家長和老師『別和差生玩』的觀念必須要改變。當今社會的發展現狀告訴我們,一名真正的人纔,不僅要學習好,還要品德好,綜合能力強。老師要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在交往中取長補短。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還要尊重孩子的交友選擇,不要簡單粗暴地指責孩子『你怎麼非要和某某同學來往』,這樣的語氣往往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別亂扣早戀的帽子
在家長向家長熱線記者反映的問題中,關於早戀問題比較突出。對此,哈市蕭紅中學付國龍老師認為,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期提前,早戀現象在中學生和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家長提高警惕有必要,但不能簡單地把異性同學間的正常交往或是好感和愛慕定位為早戀。
孩子一旦出現早戀,家長的正確引導最為重要,如果做法不當有可能使孩子的心靈扭曲,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家長們最明確的做法是:用朋友的口氣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信任,准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動態。要告訴孩子愛情是高尚的、純潔的、偉大的、值得珍惜的,青苹果留給我們的只有苦澀。加強對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做。
與異性交往把握好尺度
心理諮詢專家王娟說,進入青春期,人的性意識開始覺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現在與異性交往中滿足自己對異性的好奇心,以及釋放性心理能量。正常的男女間的交往有利於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間的神秘感,還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滲、情感上互慰、個性上互補和學習中互激的作用。善於與異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開朗、活潑的,心理不受壓抑。但一定要區分開友情和愛情,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青春期』的異性關系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又最容易出現偏差的問題,大多數父母、老師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或學生已經情竇初開時,或者只是在心裡暗暗著急,或者旁敲側擊地去勸阻,或者不由分說地去制止,很少與青少年開誠布公地溝通,更不會為他們提供指導。但是在茫茫人海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異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還是現代社會每個人一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形式之一。所以,如果父母真的關注孩子的生活幸福、事業成功,就必須讓孩子具備與異性相處的本領,教會孩子正確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
青少年的交往經常是憑直覺進行的,是純潔和美好的,對這種友誼父母應當格外尊重和鼓勵。讓孩子與異性自然交往,告訴他們不要把異性視為特殊對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不要形成一種人為的緊張和過分激動的心態;也不必因對某個異性有好感,願意與之交談、接觸,就認為自己愛上了對方,或以為對方對自己有情,錯把友誼當愛情來追求。父母要教育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用平常心態對待異性朋友,控制性衝動,培養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觀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