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市民進調查認為,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但由於底子薄弱、歷史欠賬多等原因,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學科教師的結構不合理,各縣(市)共缺音樂教師666名、體育教師510名、美術教師634名、計算機教師437名;農村師資隊伍特別是偏遠地區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個別地區45歲以上的佔46%以上;學歷程度偏低,無相應教師資格約2800人;培訓經費十分緊張,大多數縣(市)沒有專項師資培訓經費;作為教師培訓機構的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很薄弱。
【委員聲音】
———發揮師范院校定向培養的主渠道作用,解決農村教師『進得來』的可持續來源。可考慮從農村地區招收有志於從事教育事業的學生,實行對口招生、定向培養、畢業後回鄉從教。同時應建立新任教師到農村支教制度,每年新分配到市區中小學的1000名左右的新教師,必須首先到農村學校工作兩年後,纔能回到所分配的市區學校工作。
———全方位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力度和城鄉幫扶活動。『十一五』期間,農村所有教師都應達到國家規定學歷。到『十一五』末,應使小學教師專科學歷人數達到60%,初中教師本科學歷人數達到50%。哈爾濱市應把此項工作列為對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的考核指標,應鼓勵、支持志願者服務組織,送教下鄉。還應選派和組織特級教師、名優教師組建講師團,定期開展下鄉教學示范活動。建議哈爾濱市確定城市100所中小學與農村200所中小學,結成幫扶關系。另外,哈爾濱市有一批剛從教研、科研、教學崗位上退下來的專家和骨乾教師,他們有意繼續發揮餘熱、送教下鄉,希望政府給予支持,盡快啟動這項計劃。
———加快教師教育網上資源建設。把名優骨乾教師的各種教研、培訓活動及其生成的信息資源在網上發布,實現城鄉教師共建共享。
———加強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和教師進修學校建設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責任意識,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