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我省農民人均收入有望再創新高
2007-12-15 11:31:44 來源: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5日電 送走金秋,迎來冬雪。盤點一年的收獲,糧食大省黑龍江再現舒心笑容:現代農業高歌猛進,新農村建設濃墨重彩;糧食生產大災之年仍獲豐收,農民年人均收入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預計將突破4000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0%以上……

  綜觀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細數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進步,無一不令人振奮;無一不是建立在去年高起點之上的再度輝煌;也無一不體現著龍江大地蘊涵的深厚發展潛力。

  糧牧綠轉四大優勢產業再書輝煌

  ——乾旱低溫、局部內澇、春播拖後,以及歷史罕見的夏伏連旱,這些自然災害,每一個都足以毀掉全年的收成,但是,當它們一齊襲來,黑土地依舊堅強地捧出了大豐收的累累碩果。全省糧食總產793.1億斤,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

  ——豬肉漲價、禽蛋漲價、牛奶漲價,當畜產品價格出現反彈,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省一度遭受市場持續低迷衝擊的畜牧業迅速全面復蘇:養殖場戶熱情高漲,行動積極,養殖存欄、出欄快速上昇,預計全省肉、蛋、奶產量將達330萬噸、114萬噸和490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3.3%、6.3%和5.5%;

  ——把持多年全國龍頭地位的綠色食品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愈發奪目: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和生產總量均以兩位數速度增長,主要糧食作物在全國率先全部實現無公害化生產;

  ——在當今勞務經濟競爭一盤棋的背景下,異軍突起的『龍哥龍妹』勞務品牌,書寫出一個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亮麗篇章:全省一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實現了轉移,預計今年勞務收入將比上年增長兩成多,突破200億元。

  回眸2007,糧牧綠轉,四大優勢產業猶如四駕增收的馬車,載著全省1800萬農民奔在幸福的小康路上;而每一個產業的發展成績,都記述著黑土地蘊涵的巨大財富效應。

  農業農村出現多年企盼好局面

  減免農業稅,種糧給補貼,公共財政溫暖新農村,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四個大力度支農惠農的中央一號文件的接連出臺,拉開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篇章,同時也使我省農業農村形勢持續向好,出現了多年企盼、十分難得的好局面:『三農』工作力度最大、農業農村發展最快、農民群眾受益最多。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閃亮開局之後,2007年,中國農村又迎來了值得大書一筆的歷史時刻——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一個統籌城鄉科學發展的決策,讓黑土地再度生機勃發。按照中央部署,年初以來,各地都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圍繞水利化、機械化、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和信息化,加大推進力度。通過新打抗旱水源井、新建續建水源工程,全省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新增水田面積410萬畝;同時新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314個,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2萬臺,新增配套農具7.7萬臺(套)。在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農業規模化以及加大場縣合作共建力度的合力攻堅下,全省農業標准化進程顯著加快。種植業標准化實施面積發展到1.5億畝;農村土地承包面積的14.6%實現了流轉,千畝以上的連片耕地比比皆是,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成效逐步顯現。涉及農村民生的路、水、能、房、醫、學、保等農村基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均實現了大發展大突破。從2006年啟動新農村建設至今,首批1084個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已有90%通上了水泥(瀝青)路,91%安裝了自來水,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大批鄉村由基礎設施建設向生產延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鋪開,農村低保惠及廣大農民。2/3的試點村有專門的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廣播電視和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

  統籌城鄉更大發展可期可待

  進入新階段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落實各項惠農富民政策,不斷加大三農投入。盡管成績多多,成效顯著,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生產發展積極性持續高漲,農村黨群、乾群關系融洽。但是,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還沒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農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仍然滯後,農村生產力水平仍然不高,農業的弱勢地位沒有根本改變。現實表明,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還任重道遠。

  可喜的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思想認識到位,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探索紮實推進,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的態勢已然出現,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三農』、扶持『三農』的氛圍日漸濃厚。據統計,今年僅省本級涉農資金投入就高達66.1億元,比上年增加17億元。全省種植業投入資金289億元,比上年增加23億元;投入化肥380萬噸,比上年增加20多萬噸,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為使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盡快落實到戶,更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應,我省想盡辦法早安排、早落實、早撥付各項支農資金。全省近23億元的糧食直補資金早在3月末前就發放到農民手中;1.2億元的玉米、大豆良種補貼資金,3.71億元的水稻良種補貼資金(按上年基數4.64億元的80%)3月底前直接發放給農民;8300萬元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也於春耕前全部落實到位,共購置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1225臺,配套農具819臺(套),聯合收獲機666臺,水稻插秧機5769臺,在春耕期發揮了作用,受益農戶達到30萬戶;26.4億元的農資綜合補貼6月末全部下發到農民手中。各市縣也在抗旱水源、水稻大中棚建設等方面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

  惠農政策的落實,有效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學習科技、購買農機的熱潮在全省各地持續昇溫;既為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良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讓人們從另一角度切實感受到農業大省的發展潛能。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