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電 入冬後,哈爾濱只下了兩場雪,受暖冬影響,雪隨下隨化。無雪天氣減少了以往雪天道路擁堵和交通事故頻發的狀況。然而,呼吸道疾病多發、旅游景點造雪成本加大、土壤?情偏旱等,也給這座以冰雪著稱的城市帶來了不少問題。
呼吸道疾病多發
進入冬季以來,由於早晨的氣壓較低,長期無雪,灰霾天氣始終籠罩冰城,有時候最低能見度僅十幾米,令人呼吸都覺得不順暢。
據221醫院呼吸科主任胡曉波介紹,冬季由於長時間不下雪,空氣非常乾燥,空氣中帶有大量塵土、刺激性物質和病菌,這會對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會對一些有氣道反映性高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誘發支氣管擴張、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時,也極容易造成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御寒商品滯銷
由於哈爾濱今年暖冬,致使電暖氣、電熱風等取暖家電遭遇『滑鐵盧』。同樣,宣化街上一些銷售防滑輪胎、防滑鐵鏈的商店也很『郁悶』。據一位姓劉的冰雪輪胎經銷商介紹,暖冬的天氣對他們是個不小的打擊,冬季防滑設備根本賣不出去。而哈市經營羽絨服的商家說,有些新款的羽絨服還沒有真正熱賣就早早進入了傾銷的行列。
冰雪景點純人造雪
由於雪量遠遠不足,很多冰雪景點只能以人工造雪來維持運轉。少則幾臺,多則數十臺造雪機從早『吼』到晚。在哈爾濱雪博會開幕前,總造雪量達26萬立方米,又創下了歷屆『用雪指標』之最。同樣在冰雪大世界,造雪機也是日夜不停。據冰雪大世界副總指揮孫穎介紹,他們此次總用雪量達10萬立方米。
據了解,人造雪的造價很高,每立方米在30元左右,但這僅僅是造雪工程的一個環節。哈爾濱市屬於缺水城市,用水造雪的成本同樣也不會低。此外,對於一些滑雪場而言,造雪機開動、運雪上山車輛的油費,各類設備的養護費、人工費,及相關雜費加在一起的成本不小。
有關人士表示,過度依賴人造雪也會有問題,人造雪比自然雪平均重五倍左右,對地表有一定的損壞。
土壤?情偏旱
據哈爾濱市農委生產處副處長王士勇介紹,11月8日,哈市農委及有關部門對哈市市區及周邊縣市進行了一次土壤?情測試。測試數據顯示,除木蘭、賓縣以外,哈市其餘地區土壤?情偏旱,部分地區屬於重旱。如果今年冬天整體降雪量仍然偏小,同時氣候偏暖,土壤?情較差的地區持續無雪,明春發生乾旱的可能性較大。另外在暖冬天氣影響下,病蟲卵易於存活,這將增加明年農業生產期間發生病蟲害的概率,對明年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也將有一定影響。
哈市准備人工增雪
據哈市氣象臺臺長景學義介紹,冬天人工增雪至今在哈爾濱還從來沒有實行過。鑒於哈爾濱市今年降水量偏少,目前哈市氣象部門已擬定了人工增雪計劃。但是,人工增雪需要有天氣過程的配合,需要看雲層的厚度、雲層的水份含量,以及適宜的氣溫等多項條件。目前,哈爾濱市氣象臺正在密切監視天氣變化過程,市氣象局正在制定增雪工作預案,有關器材、技術裝備等各項准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是發射增雪火箭彈還是飛機人工降雪,要看具體的天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