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電 哈爾濱城市冬季供熱以燃煤為主。然而,燃煤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了提高大氣質量,近十年來,哈市重視發展集中供熱,特別是近幾年,在加快推進城市無燃煤區和原煤散燒控制區建設、推廣清潔能源的潔淨煤技術的同時,加大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熱源建設和改造的力度,在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能源、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遠遠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隨著哈爾濱熱電聯產規劃逐步推進,哈爾濱現有的供熱格局將被打破,現有區域將以熱電聯產供熱為主,區域鍋爐房供熱為輔,區域內小鍋爐將全部拆除。我們有理由相信,哈爾濱的天空會變得湛藍湛藍,人居環境將變得更加優美。
冰城現狀
分散鍋爐佔主導熱電聯產不足四成采暖期空氣污染仍十分嚴重
哈市冬季寒冷漫長,目前采暖仍以燃煤為主,年采暖天數180天,燃煤量大,分散小鍋爐數量多,除塵設備落後陳舊,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從江北向南望去,江南城市上空被濃重的煙霧籠罩著。杜懷宇 攝
經過近幾年的供熱改造,哈爾濱市熱電聯產供熱面積有了增加,但仍不足1/4。全市冬季小鍋爐燃煤供熱污染仍很嚴重,亟待提高節能減排的熱電聯產供熱面積。
目前,哈爾濱市供熱方式有三種: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區域大鍋爐供熱和分散小鍋爐供熱,其所佔供熱面積比例為25:37:38。因其沒有脫硫等節能減排技術裝置,其超標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問題仍很嚴重。全市供熱面積在20000平方米左右的小鍋爐眾多,小煙囪林立,有的小鍋爐房設在居民小區院裡,有的在居民樓地下,煤場粉塵污染、煙囪黑煙顆粒污染及噪音污染嚴重困擾著小區居民,空氣中四處彌漫嗆人的氣味讓許多居民冬季都不敢開窗換氣。
據哈爾濱供熱辦人士介紹,全市共有供熱面積1.2億平方米左右,實現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2%,但熱電聯產供熱比例仍然很低。
發展方向
熱電聯產成節能減排主力軍
哈市規劃區域現有大氣污染物來源包括現有小鍋爐和熱電廠。有數字顯示,規劃供熱區域現有小鍋爐平均除塵效率70%,脫硫效率為零;現有熱電廠平均除塵率99.5%,脫硫效率也不高。而熱電聯產規劃的大型熱源廠一般采用了先進的煙氣治理技術,除塵效率幾乎達到100%,脫硫率90%。可見,熱電聯產項目的實施對減少大氣污染意義重大。
張永雙介紹說,《哈爾濱市熱電聯產規劃》近期實施後,規劃區域內煙塵每年減少100多萬噸,二氧化硫減少1萬多噸,區域環境內大氣污染物總量將大幅度減少。他說,大型熱源廠煙氣采用高架點源排放,煙氣熱釋率大,煙雲抬昇高,有利於煙氣的稀釋和擴散,可減輕供熱區域大氣污染物地面濃度。
熱電聯產的供熱方式與區域鍋爐房、分散小鍋爐和小采暖爐灶幾種供熱方式相比,是最節能的一種方式,單位面積耗煤僅為25公斤,相當於小鍋爐耗煤量的70%。據專家介紹,熱電聯產與分散供熱相比,由於用能合理,提高了熱能的利用效率,從而節約了大量燃料,相應減少了一次能源的開采及運輸費用,並有利於緩解城市的交能運輸緊張狀況,減少分散小鍋爐及其煤場、灰場所佔用的土地。
預測分析結果表明,《哈爾濱市熱電聯產規劃》實施後,哈爾濱市空氣質量將有較大改善,可以消除PM10(可吸入顆粒物)超標的現象,而且可望實現《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到2010年控制PM10年均濃度值0.04毫克/立方米的環境的目標。
規劃先行
優化城市供熱格局
大力發展熱電聯產供熱,使之成為供熱主體,此前通過省發改委批復的《哈爾濱市熱電聯產規劃(2006-2020)》將這一目標納上日程。這一點,在群力新區表現最為突出。作為哈爾濱市正在建設的新城區,按照『西擴』的城市發展策略,群力新區屬於城市規劃的功能增長區,大唐哈爾濱熱電廠項目地在該區建設之初就開始籌備,目前前期工作已經結束,進入建設階段,預計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其供熱區域主要為群力新區、迎賓路集中區、煤五和顧鄉地區。這一項目的建設,將取締老區小鍋爐366臺,拔掉煙囪288根,使群力新區的供熱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免除了重復建設及改建之苦。
『說到熱電聯產的規劃先行,其實松北區早在建設之初也是如此,只是由於一些特定原因而沒有實施。』哈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張永雙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哈爾濱市就開展了哈三電廠供熱改造的研究工作,但由於受當時的技術水平和電網安全可靠運行需要的限制,相關工作未能深入進行。
張永雙說,哈爾濱第三發電廠是東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該廠現有裝機容量1600兆瓦,由於受電力市場發電容量的限制,機組的利用率僅為70%左右,除正常發電外,完全可以滿足松北和呼蘭兩區域供熱的需求。該廠將相繼進行兩臺200兆瓦機組和兩臺600兆瓦機組的汽輪機打孔抽汽改造,實現電和熱的同時輸供。項目投入運行後,供熱面積可達到1100萬平方米,最大輸送距離達到30公裡,熱電聯產的熱源熱效率可實現92%,約為分散小鍋爐平均熱效率的兩倍。據測算,此項熱電聯產項目資金投入約為8億元,分別用於設備改造和管網系統建設,屆時這個廠將成為我省最大的熱電聯產企業。
在《哈爾濱市熱電聯產規劃》中,七個供熱分區躍然紙上,這是將《哈爾濱市區集中供熱規劃(2004-2020)》中規劃的10個供熱分區歸並為7個,即南崗供熱規劃分區、道裡—道外供熱規劃分區、群力—煤五供熱規劃分區、動力-香坊供熱規劃分區、濱江—化工供熱規劃分區、松北—呼蘭供熱規劃分區和平房供熱規劃分區。按照以熱電聯產供熱為主,區域鍋爐房供熱為輔的原則,並堅持城市規劃總體布局和供熱范圍相協調的原則,根據各供熱分區內部平衡分析結果,提出熱源配置的構想,以滿足規劃期內新增熱負荷的需要。這一切都充分體現出了規劃先行的舉措。
鏈接
熱電聯產供熱是國際公認的城市最佳供熱方式,是利用發電餘熱提供城市供熱熱源,熱能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我國已經把熱電聯產供熱作為城市供熱的首選技術和項目。國家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凡是建在城市邊緣的已有或新上電廠,都應改造或建成熱電聯產,以供熱為主,發電為輔,減少城市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