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電 『沒有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步伐越快就越要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這是巴彥縣黨政領導班子的共識。今年以來,這個縣以鄉鎮站所和村級為重點,實施了『六大工程』,著力加強以民主管理、教育監督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管好『責任田』
該縣建立了由縣委負總責、鄉鎮黨委具體抓、村黨支部書記『一崗雙責』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體系。全縣農村18個鄉鎮、200多個站所和116個行政村均成立了紀檢監督小組,鄉鎮一把手與各村支部書記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並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解方案》,明確了兩委及成員的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網絡體系,確保了全縣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
唱好『樣板戲』
這個縣在調研時發現,少數農村乾部在土地轉讓、承包、處理糾紛、審批宅基地、計劃生育指標等工作中偏親向友,以權謀私;有的乾部辦事不公,暗箱操作,剝奪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個別乾部揮霍公款、損公肥私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該縣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從組織領導、教育防范、健全制度、監督管理四個方面,采取先試點,後鋪開的辦法,選樹了巴彥港鎮等工作典型,積極探索『示政於民,落實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於民,維護群眾的參與權;監督於民,保護群眾的監督權』等一系列新做法,以點帶面,健全了公開公正、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等一系列機制,促進了農村乾部作風的轉變。
敲響『警世鍾』
這個縣開展靈活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讓廉政文化上牆,張貼廉政警句、廉政漫畫;黨紀條規進課堂,對全縣116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以及18個鄉鎮基層站所、27個涉農部門舉辦了為期3天的黨建和廉政建設業務培訓班;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剖析等措施,接受案例教育的人員達1200餘人次。由紀委牽頭,每季度組織一次案件統計分析,梳理各類有反映、有舉報的違法違紀問題,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多發性問題的單位發出警示通知單,限期整改。今年以來,共向3個單位發出了警示通知單,處理違紀違規13人,對7個單位的主要領導實行了誡勉談話,並記錄在案。
築起『防火牆』
圍繞當前農村『錢怎樣花,地怎樣管,事怎樣辦,人怎樣選』等熱點問題,巴彥縣建立健全了鄉村領導班子議事規則。針對財務管理混亂問題,推行『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全縣全年減少村級非生產性開支215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0%。針對村乾部隨意處置集體資產、資源等問題,制定了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將山林、土地、店面、房屋、水庫等集體資產資源的處置納入村『一事一議』范疇。針對職務消費問題,實行了限額管理制。針對村乾部亂作為、不作為問題,實行村級事務報告制度。針對村級財務監督不力問題,健全了村民理財小組制度。今年以來,全縣村民理財小組共拒入賬未審開支20餘筆17萬多元、拒付不合理開支30多筆20餘萬元。
布開『監督網』
全縣各鄉鎮及所有村均建立了黨風監督小組。目前,全縣黨風監督小組已監督重大政務、村務、黨務、事務150餘項,提出各類意見建議280餘條,督促協調解決熱點難點問題120餘個。
每半年由所在鄉鎮組織對基層站所進行一次民主評議活動,重點聽取農民群眾、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和縣、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評議意見;建立了村民評議乾部制度,每年由鄉鎮黨委、政府組織村民代表對村『兩委』班子成員民主評議,形成了『村官辦事村民評、乾部功過群眾議』的新格局。
擦亮『透明窗』
縣紀委組織有關部門對全縣『四務公開』情況進行了集中檢查和調研,編制了巴彥縣『四務公開』目錄,統一了公開的內容。實行了公開方案、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查補充、村『兩委』討論確定、張榜公布、收集建議、答復詢問的『六步公開法』。確定每季度最後一個月的15日為全縣農村的『民主公開日』,把村級財務情況、土地承包等予以量化細化,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以巴彥港鎮制作的8塊制式公開板為藍本,在全縣統一了公開形式。正如一位基層乾部所說:『現在什麼都公開了,乾部還要述職述廉,接受群眾的評議,群眾意見少了,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高了,我們覺得既輕松又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