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電 日前,記者從哈爾濱市多個家政服務公司了解到,入冬以來,到家政公司請人陪父母『嘮嗑』的顧客增多。由於一些家政公司剛開展這項業務,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有的顧客預約到春節之後。
從去年開始,一些家政服務公司針對一些人為父母尋找『陪聊』這一市場需求,推出了『陪聊』業務,頗受歡迎,今年需求量比去年增了七成左右。哈爾濱市一家政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該公司有10名『陪聊』人員。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為父母預約『陪聊』的顧客驟增,一般都是夫妻倆忙工作,沒時間陪老人,在自己不能『常回家看看』的情況下,為老人僱個人『嘮嗑』。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有300多顧客預約登記,有的顧客都排到了春節前後。公司10個『陪聊』人員在11月初就全部被預約出去了,有的『陪聊』者一天要陪四名老人聊天。為了滿足需求,這兩天這家家政公司到一些高校招聘10名放假留校的大學生來緩解人手不足的情況。另一家家政公司面對市場需求,已經聘請心理學研究人員,對公司內的計時工進行心理培訓,以應對市場的需求。
家住在哈市道外區紅河小區的劉瀾欣老人,今年76歲,老伴去世了,雖有五個子女,但都忙工作,很少回家和老人聊天。劉瀾欣雖然衣食無懮,但總感到孤獨寂寞。今年10月,她的大兒子在哈市一家家政公司為她找了一名『陪聊』,是哈市一所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張曉璐。張曉璐每周二或者周四到劉家陪劉瀾欣聊天,每次兩三個小時。劉瀾欣告訴記者:『剛開始真有些不習慣,也嘮不到一塊去,後來熟悉了,我說自己年輕時候的事,她說學校發生的事,每次都有嘮不完的話。』自從有了張曉璐的『陪聊』之後,劉瀾欣一天總是樂呵呵的,兒女們也都放心了。
有專家指出,老人的『精神陪護』是一項新業務,要求從業人員懂得一定的老年人心理學、社會學、公共關系學,善於言談和溝通,這樣纔能滿足老人們的精神需求。這項業務在國外的范圍已拓展到陪散步、陪吃飯、陪旅游等項目。
眼下,哈市的『陪聊』一般每小時收費15元至20元,從業人員大多數是下崗職工、外來流動人員等,基本上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整體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很難達到僱主的要求。有業內人士指出,『陪聊』這一職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哈市的『陪聊』缺乏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辦法,更沒有統一的服務標准及考核辦法,這一新興行業亟待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