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真情關愛築和諧 全省10項利民行動惠澤百姓
2008-01-04 10:01: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龍督 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4日電 一件件實事顯真情,一份份真情暖民心。200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省上下繼續組織推進10項利民行動,各市(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全力地推動了各項任務目標的完成。務實行動如春風化雨,傳遞著黨和政府的關愛,滋潤著千萬百姓的心田。

  領導乾部轉變作風,深入實際,為百姓辦好事、解難題

  全省各級乾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以10項利民行動為載體,努力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七臺河市等各級領導乾部帶頭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協調解決利民、惠民、疑難信訪等問題,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佳木斯市閱批群眾來信,包保處理重大疑難信訪案件。牡丹江市組織各級乾部深入解決城市棚戶區改造難題,加快了危房棚戶區改造步伐。雞西市300名副處級以上領導乾部和縣(市)區1000名科級以上乾部,分別與重點優撫對象結成了幫扶對子。黑河市領導乾部指導並及時解決利民行動中存在的難點、熱點問題,收到了實實在在效果。省民政廳組織千餘名乾部深入14個重災縣(市、區),指導救災救濟工作。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對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抽查,組織各培養高校深入村屯走訪摸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團省委、省婦聯開展『共青團牽手扶貧幫困工程』等活動,使貧困戶、貧困生、下崗職工、春蕾女童等得到救助。

  培育優勢產業,加快經濟發展,為利民行動提供物質基礎

  全省各地、各部門從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生活環境的長遠利益出發,加快發展經濟,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哈爾濱市轉移勞動力6.73萬人,解決了156個屯、9.78萬人的飲水問題。伊春市、大興安嶺地區深入實施生態立市、工業興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大慶市實施『百項工程』,推動高新區『一區三園』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鶴崗市投資90萬元建設完成了東方紅鄉樺春村等三個農村客運站。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市大力開展集中供熱工程建設。省建設廳把解決城市供熱難問題作為重點來抓,全省新增集中供熱能力將達到3700萬平方米。省農委投入培訓資金910.12萬元,培訓農村勞動力6.44萬人。省扶貧辦幫助第三批整村推進的600個貧困村貧困戶調整產業結構,貧困群眾的畜牧業產值增加4597萬元。省水利廳著手建設『大管網』,使人畜飲水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省財政廳堅持『一個到村,三個到戶,六個不准』,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糧食補貼任務,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建立改善群眾生活環境長效機制,確保人民生活得更好

  一些市(地)、縣(市),省直有關部門從強化制度建設入手,把推進利民行動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相結合,通過落實有關政策和措施,確保利民行動健康開展。

  雙鴨山市每兩個月利用新聞媒體向全市通報一次完成情況。七臺河市制定了《市慈善超市管理辦法》,全市27個街道全部建立了慈善超市。牡丹江、鶴崗市等把利民行動作為一級目標管理,與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同落實、同考核。大慶市制定出臺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等。佳木斯市建立《利民實事檢查考核實施細則》等工作制度。伊春市成立廉租住房管理中心,廉租住房已累計保障409戶。雞西、綏化市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計劃』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黑河市利民行動投入機制由單純依靠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導、社會投入延伸。省財政廳制定了《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配套文件,確保了經費保障機制順利實施。省總工會下發了《關於加強全省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見》,推動了扶貧解困工程的開展。

  創建平安龍江,營造和諧環境,讓廣大群眾安居樂業

  各地、各部門把維護群眾利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在實現群眾利益中構建和諧龍江,在維護社會穩定中構建平安龍江。

  齊齊哈爾市全面停止義務教育階段公有民辦學校招生,建立了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雙鴨山市啟動熱電聯網工程,供熱面積達306餘萬平方米。大興安嶺地區刑事案件總量減少22%。綏化市共解決涉企問題187個,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20起。省紀委『行風熱線』共播出42期,6期專題節目關注民生。省委政法委開展信訪集中處理會戰,組成6個督查組督導檢查。省公安廳『警民相約警務室』活動出警98647人次,接待群眾100萬餘人次。省信訪辦推進『三級處理問題工作平臺』,13個市(地)建立接待中心。省衛生廳全面推行村級衛生規范化、鄉村管理一體化、縣鄉醫療集團化、基層服務網絡化的管理模式。省殘聯組織實施了『十百千萬農村扶貧示范項目』。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國資委、財政廳等13個部門推進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目前全省償還工資及債務6.8億元。

  10項利民行動

  促進再就業行動。全省城鎮累計新就業77萬人,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7%。

  助學行動。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惠及全省近1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320多萬名學生。

  幫困行動。共爭取國家救災資金1.65億元、省級資金2300萬元,確保了230餘萬災區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

  解難行動。132個縣(市、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312.34萬人,參合率達92.16%。

  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行動。完成60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培訓貧困戶勞動力6.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億元。

  助殘行動。為貧困白內障患者施行復明手術8640例。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12000件用品用具及輔助用品。

  治亂行動。查處教育亂收費問題108個,有6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查處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違規違紀科室84個。

  方便群眾行動。67個縣(市、區)公安局『三臺合一』接處警系統技術建設任務全部完成。

  農民減負行動。共向農民發放糧食補貼資金49.62億元,糧食補貼的發放使農民人均增收225.7元。

  傾聽群眾心聲行動。新發生進京到省涉法涉訴訪案件結案率達90%。信訪重信率降至9.4%,重訪率降至14.1%。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