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電 本周起,我省高一年級2007年9月全面實施新課改後的首次期末考試陸續舉行。9日,記者走訪哈爾濱市部分學校了解到,在這次考試中,延伸性、創新性、動手實踐性的題目有所增加,佔總體的30%左右。
今天下午,結束物理考試後,走出考場的哈爾濱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學生高明顯得很輕松,他告訴記者,考題很活,很多都能與日常生活發生聯系,加上一定知識積累和動手操作的經歷,基本都能答出來。有許多題目都是平時做過的實驗內容,比如老師領著做的自由落體實驗就在這次考試中以測量樓房高度的試題出現。
哈爾濱市第一中學教務處主任趙龍海告訴記者,課改之前主要是老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被動學。現在老師把課堂上的時間更多地交給了學生,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動手實踐。在這次考試的試題中,學生曾經親手操作過的實驗內容和很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都以選擇、填空、計算等形式出現。試卷中越來越多的開放性、創新性的試題讓學生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的試題在這次考試中能佔到30%左右。
據了解,截至今天下午,哈爾濱市部分普通中學高一的期末考試已經先期結束。這些學校結合課改,基本都采取了自主命題。記者注意到,在采取自主命題的學校中,很多學校將同一張試卷分為『基礎篇』和『能力篇』兩部分,增加能力測試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選答。
哈爾濱市第四十四中學高一年級主管教學的張春紅老師說,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次高一年級首次進行的模塊考試,有兩種功能,既是對高一新課改的模塊測試,也是對學生半學期學習情況的摸底。老師出題時都結合新課改的教學內容,因此,一些延伸性、拓展性、創新性的題目有所增加。比如在地理試題中,在對地理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老師還特意增加了分值為5分的繪圖題。繪圖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介紹,按照新課改考試的要求,本次試卷卷面考試成績評定出來後,將按要求將試卷成績乘以60%,得出一個分數。然後學校再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時間、平時課堂上的綜合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平時小測驗的情況,折合出一個分數。最後將學生試卷的分數和平時的分數相加,得出的分數達到60分以上,方可記為2個學分。這2個學分將被記錄在學生的個人檔案裡,作為今後畢業的成績。
新聞鏈接
2007年9月,黑龍江省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改,新課改以後的課程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的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選修學分在28分以上,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構成了新的高中課程的基本結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八個領域,每個學習領域設置若乾個課程價值相近的科目,每個科目由若乾模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