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電 12日15時許,本報記者與南極科考隊電話連線獲悉,作為進入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關鍵先生』、負責導航的黑龍江省科考隊員吳學峰,於昨天14時45分,率先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的冰穹Dome-A,成為首位到達南極『冰蓋之巔』的黑龍江人。隨後,其他科考隊員陸續登頂成功。
吳學峰帶領南極科考內陸隊員於2007年12月22日從南極中山站出發,經過21天1300多公裡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南極冰蓋最高點。吳學峰通過銥星電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據介紹,他們17名內陸科考隊員登上冰蓋最高點時,當地的氣溫為零下攝氏38度,凜冽的寒風達八九級。隊員們登頂後立即舉行了昇國旗儀式,立起了一座名為『華夏蒼穹』的紀念雕塑,同時,吳學峰邀請16名隊友在事先准備好的黑龍江測繪局和哈報集團的旗幟上簽名並合影留念。吳學峰特別感謝家鄉人民對他登頂的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吳學峰等科考隊員在向南極內陸進發的途中,克服了冰裂隙、白化天氣、高山反應、嚴寒等重重困難。而吳學峰作為科考隊的向導,對這次進入內陸科考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途中,吳學峰成功鋪設了冰流速監測點和GPS導航線路(路標),並第一次實測出冰蓋最高點與我國南極中山站的距離為1280公裡。
率先登上南極冰蓋最高點的吳學峰,是黑龍江測繪局第三測繪工程院副中隊長、工程師,自1998年從黑龍江工程學院畢業後10年裡,他始終工作在野外測繪第一線,曾被評為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青年技術骨乾、GPS測量首席專業技術能手。此次吳學峰的任務是擔任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向導』,並負責我國即將在2009年建立的南極第3個科考站首張數字化地圖的測繪。
黑龍江測繪局極地測繪中心主任吳文會說:『此次登頂比預計時間提前3天,比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到達該地區提前17天,除了吳學峰帶領的車隊巧妙繞開密集裂縫地區、爭取到部分時間外,主要歸功於我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首次登頂時布設的精確GPS點,使他這位「向導」很容易辨別方向,少走了不少彎路;此外科考隊新添置的具有先進性能的德國卡特雪地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南極內陸有不少藍冰區,積雪很少,一般車輛在此間行進車輪很容易打滑,而卡特車在溫度較低的藍冰面上很容易行駛。』
據吳文會介紹,吳學峰登頂後,他將首先測繪南極冰蓋最高點外圍冰流速。吳學峰將在20個工作日內,圍繞該地區最高點,在東西方向30公裡、南北方向200公裡的矩形區域內,進行約2平方公裡范圍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圖測繪。為研究冰蓋的昇降和移動規律,吳學峰還將在冰穹A區域建立一個6000平方公裡的冰蓋運動控制網,並進行首次觀測。黑龍江測繪局將在3個月內根據吳學峰的測繪最新數據,通過成圖軟件形成冰穹A區比例為1:25000數字地圖,為中國南極科考第3個站點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橕。
12日下午,國家測繪局和黑龍江測繪局分別給第24次南極科考隊發去賀電,祝賀吳學峰等科考隊員登頂成功。
『華夏蒼穹』紀念雕塑
矗立在南極『冰蓋之巔』的紀念雕塑『華夏蒼穹』,出自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藝術家吳曦煌之手。雕塑高1.6米,重180公斤,由黃銅鑄成。
『華夏蒼穹』雕塑的上部為司南,下部是石琮,刻有大篆文字。
雕塑上刻有24個金光閃閃的大篆體文字,正面文字為『華夏蒼穹南極巨人』,兩側分別為『和平科學利用南極』和『造福人類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