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反串』:冰城冬日導游:苦,並快樂著
2008-01-13 06:23:3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王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3日電 沒有休息日,平均每天只睡5個小時,幾乎全天戶外活動。冰雪節期間,哈爾濱市導游抗嚴寒超負荷工作。1月8日,記者走進冰雪旅游團,體驗冬日導游的艱辛.

  第一天:冰雪大世界

  三小時游園,游客玩不夠,導游挨凍苦1月8日下午4時,記者趕到太平國際機場時,導游張雙說,原定4時20分落地的飛機,晚點了20分鍾,只有在大廳裡站著等了。張雙是哈爾濱康輝國際旅行社東亞門市部導游,今年25歲,是齊齊哈爾人,3年前從商業大學畢業後應聘當了導游。等飛機期間,記者和張雙聊天了解到,進入去年12月份以來,她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每個團都能連上,常常是出了火車站就直奔機場。這不,今天下午2時把上批客人送到機場,她就一直在這裡等著接這批四川客人,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飛機晚點20分鍾是小意思,要是下大雪飛機降不下來,在這裡待上半宿都是常事。

  4時40分,18名四川游客下了飛機。游客們身穿薄棉衣,個個都拎著一只特大號皮箱。張雙把游客集中在一起,讓他們在10分鍾內換上棉衣,她負責把大家的行李運到大巴車上。記者見狀上前幫忙,張雙邊忙邊說:『今晚的行程安排的緊,在這裡耽誤時間長了,看冰雪大世界的時間就會縮短,咱倆幫他們抬抬行李,可以節省點時間讓他們多玩一會兒。』開往市區的路上,記者了解到這個旅行團除了有兩名10歲左右的兒童外,其他游客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張雙說這種老少團在冬季最不好帶,需要特殊的照顧,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安全隱患。

  游客們的團餐被安排在友誼路上的一家餐廳,記者、張雙和司機王師傅被單獨安排在另外一間房,沒等記者坐穩,飯菜已經上齊了,王師傅示意記者動筷,『別等張雙了,她得安頓好客人纔能來吃,到那時候飯菜都涼了。』我們快吃完了,張雙纔匆匆過來:『剛纔客人們想喝啤酒,被我勸住了,喝完酒更冷,路又滑容易出危險。』張雙簡單吃了兩口飯就組織大家上車,記者心疼她讓她多吃幾口,她說:『這團餐天天吃,都吃膩了,對付一口習慣了,當導游的哪個沒胃病!』

  晚6時30分,旅行車駛上松花江公路大橋,冰雪大世界的外景展現在眼前時,游客們興奮地在車內歡呼起來。當晚室外溫度最低達到零下26攝氏度,這些四川游客們對天氣准備得相當充分,大皮箱裡裝的都是棉衣,壓箱底的軍大衣和棉帽子都拿了出來,不少人還買了口罩。和游客比起來,張雙穿得還算適中,看到記者全副武裝的樣子,她笑了:『我們不能穿得太多,那樣會影響導游的形象,忙乎起來也不方便。』

  拿到門票的游客們來不及聽導游的講解,一窩蜂地衝進了園裡。張雙把導游旗一把塞到記者手裡,讓記者幫助召集游客,她邊跑邊招呼那幾名帶著孩子的游客。張雙說:『18名游客不可能每個人都照顧到,但是兒童和老人咱必須全程陪同,避免發生意外。』在園內,記者和張雙忙得不亦樂乎,一會兒幫客人拍照,一會扶著孩子打滑梯,還不停地回答游客們提出的問題,就連客人上廁所,都要在門外幫忙拎東西等待,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記者就凍得有些吃不消了。

  好容易挨過了兩個多小時到了集合時間,記者和張雙的鞋底已經凍硬,眉毛和睫毛結了厚厚的一層霜,說話嘴都不聽使喚了,可一數游客纔回來一半。張雙就讓記者組織大家先上車休息,自己再進園內找其他游客。9時40分,張雙帶著最後一名游客回到了車上,她的臉已經凍得發紫,撥手機的手指紅得發腫。分手時,張雙通知記者,明早6時就要到賓館集合趕往亞布力。記者回到家,時針已經指向了10時30分,打通張雙的電話,她還在忙著給客人辦理住房事宜,她說她今晚恐怕連5個小時都睡不上了。

  第二天:亞布力滑雪

  導游兼職『安全員』、『管家』、『攝影師』1月9日早一起床,記者就感到渾身發冷喉嚨發疼,還是強忍著按時到達了游客們下榻的賓館。張雙看到記者無精打彩的樣子,安慰道:『這一冬天,我都不知道感冒多少次了,現在都沒有感覺了,兜裡啥藥都有。你忍一忍,吃點藥就好了!』從哈市到亞布力需要車程3個半小時左右,由於藥力發作,一路上記者昏昏沈沈,但還是能隱約聽見張雙幽默的講解,時常引得游客們大笑。11時許,旅行車到達了亞布力。

  大家下車後,張雙把導游旗交到記者手中,讓記者直接去餐廳為游客們佔座,她安排游客們的住宿。記者邊走邊為佔座的事納悶,進了餐廳纔恍然大悟,餐廳內人頭攢動,游客滿座,幾名服務員忙得團團轉。各個旅行社的導游都在盯著其他團的客人,待有客人吃完飯馬上收拾桌子,讓自己的客人坐下。記者進到餐廳恰巧有一桌客人離開,就馬上坐在正當中的位置上,手舉著導游旗向服務員示意,服務員以最快的速度將桌子收拾完畢,就忙著照顧其他客人了。這時,張雙領著我們團的游客們進來了,看到記者傻坐著,張雙二話未說脫下大衣直奔餐廳後灶,不一會兒就拿來了碗筷,熟練地分發給游客。張雙說,每到這個季節,亞布力各家雪場的生意都非常火,客流量相當大,吃飯、住宿、滑雪都得靠『搶』,導游就得自己當服務員。十多分鍾的工夫,大家就吃完了團餐,張雙連飯都顧不上吃就急著去滑雪場給大家領雪具。

  在雪具大廳,張雙忙得滿頭大汗,她一一核對游客們報上來的鞋號和服裝號是否一致,為了給團裡兩名兒童爭取到滑雪服,張雙還和工作人員吵了一架。游客們領到了雪具十分興奮,有的請教練,有的自學,有的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張雙把記者拉到一邊說:『你今天就別滑雪了,幫我照顧一下這幾個客人,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雪。』

  站在雪地裡看別人滑雪,記者感到渾身發冷,可張雙卻忙得熱火朝天,身上挎著四五個客人的背包,手裡拿著好幾個照相機,給這個游客照完又給那個游客照,為防止凍壞手和腳,張雙也不停地在地上蹦著跳著。兩個多小時的滑雪結束了,游客們玩得很開心,滿頭是汗,而我們卻又冷又累,疲憊不堪。

  玩了一天,游客們都安靜地回房間休息了,張雙很為難地告訴記者,因為這裡條件有限,客流量又大,滑雪場給導游們的住宿間特別少,有的導游房間上下鋪要住上八九個人,有的就只能到附近農家湊合一宿,今天就只能將就睡一晚了。臨睡前,張雙指著腿上的傷說:『帶團到亞布力,導游最大的壓力就是安全問題,我每次到滑雪場眼睛每時每刻都得盯住自己的游客,看到游客們有危險,寧可自己受點傷也要保護他們,決不能讓游客們出意外。』

  第三天:雪鄉戲雪

  客流量高峰期,導游打地鋪,睡『通鋪』前一晚,張雙就告訴記者,到雪鄉路途遠道難行,天氣寒冷,吃住條件與市區有很大差距,許多導游都不願意帶到這裡的團,她勸記者不要再跟著去了。出於好奇,記者還是跟著一起去了。從亞布力到雪鄉大約需要近4個小時的車程,抵達雪鄉後大家匆忙吃了午餐,就到戶外打雪仗、堆雪人,感受白雪的童話世界。

  記者也隨著游客們來到戶外,可剛伸出一只腳,那只腳卻怎麼也拔不出來了。張雙笑著介紹道,雪鄉的最大特點就是降雪量大、雪質純,在很多地方積雪已經沒過了膝蓋。許多外地游客看到這麼厚的雪非常興奮,在雪地嬉鬧一玩就是四五個小時,導游也得陪在雪地裡,幫忙看物品和拍照,深一腳淺一腳,鞋裡面灌的全是雪。最辛苦的是,許多游客初次坐狗拉爬犁,游客坐在上面,導游跟著狗跑給游客照相。一下午在游客們的歡聲笑語中過去了,記者和張雙卻凍得直打哆嗦,來不及取暖,張雙又去忙乎晚餐的事了。雪鄉的夜晚別有一番情趣,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籠,游客們可以與雪鄉人家一起包餃子、放爆竹,欣賞在盞盞紅燈籠點綴下雪鄉的朦朧夜色。

  夜深了,張雙安排游客們都睡上了農家火炕。張雙告訴記者,今天運氣很好,還有間空房讓導游住,如果趕上新年或春節那幾天,導游就得穿著棉衣戴著帽子打地鋪。能睡上地鋪的導游還算不錯,一些互不相識的司機和導游實在找不到地方睡又困得很,就隨便找一農家,上炕合衣而睡,那種條件下誰也顧忌不了男女授受不親的事了。

  張雙說,冬季帶團的確辛苦,但也能換來豐收的喜悅,這個月下來,估計能有近萬元的收入。她說哈爾濱的導游既愛冬天又怕冬天,這活乾得可謂『苦,並快樂著』。記者手記:

  三天冰雪游很快就過去了,18名四川游客帶著滿意和贊譽離開了哈爾濱。臨行前,游客們在『意見反饋單』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哈爾濱美麗的冰雪吸引了我們,哈爾濱人的熱情打動了我們,導游真誠的服務感動了我們,她就像冰雪裡的一縷暖陽,溫暖了我們每個游客的心。希望我們明年再相會!』

  經過三天的體驗生活,記者深深地體會到了冬季導游工作的艱辛。導游是外地游客接觸我們這座城市市民的第一人,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服務的態度和效果都直接關系到八方來客對冰城的印象。記者祝願哈爾濱的導游們在這個旅游旺季掙來收獲的同時,將冰城的美景和冰城的好客之情傳遞到五湖四海。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