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電 過年,『大年三十去哪裡過?』要是在以前,這問題基本上有個標准答案——按傳統就是不出門,全家人在一起吃吃飯,一起看春節晚會。還想去哪裡。可是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熱衷於到飯店吃年夜飯的今天,又有了另類答案,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年夜房』似乎正在逐漸興起。今年越來越多的現代都市人放棄了在家過年,熱熱鬧鬧的年夜飯開始從不少人家裡走進飯店,而『年夜房』這個新鮮詞也出現在今年的『春節經濟』中。
年夜房,顧名思義就是除夕夜不回家,住在賓館飯店裡,泡泡澡、打打牌、看看電視,正月初一一早,出門拜年——連被子都可以不用疊。雖然這種比較前衛的過年方式在外地逐漸被接納,但是在本地的發展卻剛開個頭。
『過年的時候兄弟姐妹聚到了一起,都想好好休息,好好玩一玩,不想自己下廚、收拾房間,索性就在外面吃飯,再包個房間,一起HAPPY了。』已經預訂了『年夜房』的楊小姐想過一個瀟灑的傳統節日。據來哈做服飾生意的石先生介紹,他在本地創業的朋友都成了家,買到了房子,但是每到過年這些不回老家的老鄉們,還是總想湊在一起共同回憶一下當初的『崢嶸歲月』。但要聚到一個人家裡,都會造成挺大的麻煩,所以大家AA制,幾家人包下一個大點的酒店房間,在一起共同守歲,既熱鬧,又方便,還不給任何人增加負擔,這多好呀。他說,在酒店預訂一個舒適的『年夜房』,就可以作為親朋團聚的場所,年夜飯點菜的選擇餘地也非常大。
另外,考慮訂『年夜房』的市民多是一些還未成家的年輕人。他們也是對傳統的『年夜』最有『革新思想』的人群。跟上面提到的人們不同,他們要訂『年夜房』,多是覺得在家死氣沈沈,想在家陪陪父母後,出來再約三五個好友齊聚一堂,狂歡一夜的。對於這些還沒有組成家庭的年輕人來說,『年夜房』成了他們排解孤獨和無聊的一種新選擇。
業內人士分析,畢竟在家裡過年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當前出現『年夜房』現象並不一定意味著人們的過年熱情有所減退,只是有些人主動選擇了社會化服務。盡管市場需求決定了『年夜房』不會消失,但也不可能成為市民的消費主流。『五一』、『十一』黃金周都可以扯動賓館入住率的『飄紅』,而惟獨春節黃金周卻使賓館住宿率『跳水』,即便各家賓館大打『降價牌』,仍然無法吸引期盼在自己家團圓的人們。而在逐漸改變過節方式方法的今天,除夕的晚上,飯店裡的年夜飯也許並不是農歷一年最後的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