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問題:資金是農村養老的瓶頸
我省從1991年開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共有8000多個村開展了這項工作,但截至2007年1月,參保農民僅達181.3萬人。由於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各級地方財政無力支持,以及農民收入水平低、無力負擔或參保積極性不高等原因影響,農村農民社會保險制度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另外,農民的土地越來越多地被征用,失地農民沒有了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資本,變成毫無保障和生存技能的『下崗農民』,養老成了問題。
建議一:以糧補『換』保險
為突破目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瓶頸,民革省委的政協委員建議可以用糧補『換』養老保險,利用國家為扶持糧食種植向農民發放種糧補貼的政策,通過積極的宣傳動員,鼓勵農民把種糧補貼當作社會養老保險費上交,這樣農民既有了支付養老保險費的資金,養老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另外,為減輕農民負擔,有能力的地方財政可對農民給予補貼和扶持。
建議二:以土地『換』保障
政協委員們還建議,政府可出臺指導性意見或辦法,要求土地開發商必須考慮農民將來的保障問題,在補償協議中必須包含農民養老保險的有關條款,將補償款劃分為現金補償和社會保障補償部分,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還應有就業培訓補償。這樣可以解決失地農民的生計安全和發展問題,也解決了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
建議三:以資源『換』保障
資源『換』保障也是一種做法,委員們建議,礦產資源的開采或水電資源的利用都涉及到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環境問題,在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資源區的農民,失地的或生活生產環境受到影響的,應得到相應的補償,這些補償中應像土地補償一樣,拿出一部分或全部作為農民參加社會保險的費用。
圖為政協會議現場設置先進的安全設施,參會人員經過時會自動核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