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九三學社:關於重視傳媒的教育引導作用
2008-01-24 22:52:0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4日電 案由:關於重視傳媒的教育引導作用

  提案者:九三學社

  提案內容:

  廣告促進、引導消費,給相關企業及傳媒機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對活躍市場、促進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虛假廣告充斥媒體的現象隨處可見,我國雖然建立了《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但相對於廣告市場的現狀而言尚顯不足。以醫療廣告為例,2002-2004年我國藥品廣告不合格率分別為91%、84%、95%,2005年1月到7月,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對全國35家地市級電視臺發布的20792次藥品廣告進行檢測,發現違法廣告9573份,違法率46%,同期對全國181份報紙發布的10598次藥品廣告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違法違規發布藥品廣告9680次,違法率91.3%。近年來,我省各級電視臺以健康講座等方式變相進行對低水平個體醫療機構、偽劣藥品等的虛假宣傳,誘騙、欺詐消費者。其他領域的廣告也普遍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盡管有關部門不斷出臺新的措施,對虛假廣告進行查處,但違法率並未明顯下降。糾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健全、懲罰力度小、缺乏問責制。

  虛假廣告主要危害有:

  1.制造誠信危機,影響政府信譽:媒體是政府的喉舌,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政府的代言機構,正是由於幾十年來大家形成的對媒體信任的慣性,造成眾多消費者輕信廣告,以至於在媒體的誤導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久而久之難免將不滿情緒蓄積,形成抱怨社會、抱怨政府的潛在危害;

  2.嚴重影響公民、特別是青少年道德素質教育,在虛假宣傳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極難做到一塵不染;

  3.破壞公平競爭環境,擾亂經濟秩序,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4.誤導消費,損害消費者切身利益,甚至使消費者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

  5.傳播錯誤理念,起到錯誤的教育示范作用,造成間接危害:以醫療廣告為例,『高血壓患者可擺脫長期用藥』、『糖尿病患者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廣告語恰恰是醫藥界眾所周知的禁忌,醫務工作者的宣傳教育對象只是少數患病就診的個體,一個醫生一年的宣傳也不如媒體一次廣告的影響廣泛,試想,眾多患者在虛假廣告的誤導下延誤時機、錯誤治療,不僅損失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造成不可彌補的健康甚至生命的損失,帶來社會勞動力將康水平的下降,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

  綜上所述,廣告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和催化劑,任何廣告在近期都會收到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利益看,廣告宣傳的質量和廣告宣傳的管理是關系到公民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構建誠信和諧的社會環境、樹立良好社會風氣和政府形象的大事,我們不能只顧眼前經濟利益,不顧長遠社會效益。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法規,對不同種類商品分別建立懂得相關專業的廣告審查監管機構,嚴格審查、加強監管,審查、監管機構在行使監審權力、取得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必須承擔監督、管理責任,確保廣告內容客觀、真實、科學、合法、無誤導;

  2.立法對監管機構內個別以權謀私、玩忽職守、不認真履行職責的人員建立實施責任追究制度,采取相應處罰措施,情節嚴重者要負法律責任;

  3.廣告主、廣告商和媒體都有主動送交廣告審查監管機構的義務,未經廣告審查監管機構審批,擅自發布廣告者分別承擔責任、嚴加查處;

  4.建立廣泛的社會監督舉報獎勵體系,定期發布虛假廣告的制作者和發布者;對不履行職責的審查監管機構、虛假宣傳的企業、制作未經審批的廣告和以欺詐手段制作虛假廣告的廣告商、發布虛假廣告的媒體等任何環節的違規者加大處罰力度,讓違規違法者付出慘重代價,維護法律尊嚴;

  5.設立專門渠道由國家權威機構定期發布誠信優質商品信息和虛假宣傳者名單,引導科學合理消費;

  6.媒體在行使政府給予的特權的同時要承擔社會責任;

  7.取締以健康講座等方式變相進行對醫療機構、藥品等特殊商品的欺詐宣傳。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