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顯然,現代農業已經成為當前黑龍江省農業發展的最關鍵詞。在新的歷史時期,擔負著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黑龍江省農業該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龍江特色的發展之路?我們又該如何尋求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突破口?盡快將黑龍江省建設成全國現代農業基地,成為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點話題。
尋找通往現代農業的突破口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這是黨中央從全局出發,針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新任務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現代農業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縱觀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歷,省人大代表、省農委主任李嶸認為,『他們具有的共性東西就是設施裝備都比較發達,生產技術先進,經營組織形式高效,服務體系完善。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要走符合國情和省情之路,即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組織化程度和深入開展場縣共建五個方面尋求突破。比如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發揮農業的多種功效,如發展優質糧食產業、畜牧業、綠色食品等,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在保證國家糧食的前提下,實現農民增收;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包含了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機化建設、土壤肥力建設等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通過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要盡可能使農業發展轉變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再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使農民在產前、產中、產後更好地和市場對接起來;而場縣共建則具有典型的黑龍江特色,可以發揮墾區在農業生產中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有效加快地方農業發展。』
同樣是尋求通往現代農業的突破口,省政協九屆委員會副主席梁榮欣則認為,黑龍江省是全國糧食外調最多的省份,但是農民的平均收入卻低於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為了使農民增收,有必要建立一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以此為基地探索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城鄉統籌與共同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與生產經營模式創新。
人大代表楊繼君,根據其擔任區長的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幾年來的實際經驗總結道:發展現代農業最關鍵是要符合地方的實際情況,梅裡斯區在種植業方面擁有10個獲國家認定的A級綠色食品,於是他們就堅持在提高綠色、特色食品的比較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方面下功夫,現在全區已經擁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0家,僅僅依靠這一項農民增收就十分可觀,產業鏈條也逐漸被拉長。
區域經濟一體化盤活滿盤
當一家一戶的單打獨斗已經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洗禮,區域經濟一體化就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積極推進縣與墾區、林區、油區、礦區的合作共建已經成為未來推進黑龍江省農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
嫩江縣是黑龍江省場縣共建的試點縣,人大代表、嫩江縣委書記王偉剛說,在共建過程中,九三農場發揮其引導、示范、帶動作用,提高了整地質量,提昇了農業標准化生產水平等。同時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當地原有的行政壁壘被進一步打破,原來的九三糖廠和嫩江糖廠被合並,縣域內的浸油企業由原來的9家調整到2家;面粉加工企業也由原來的30多家,調整到2家。改變了以往條塊分割,爭原料、爭市場,產品質量差,品牌知名度低,市場競爭不強的不利局面。總之,通過場縣共建,利用墾區農業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最直接、最現實的選擇,也是一件實現雙贏的好事。
既然合作是一個雙贏的選擇,那麼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合作雙方還應注意些什麼呢?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省農墾總局科技局局長王亞軍認為,現在農墾規模化農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態勢,無論在科技、人纔還是項目開發上,都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狀態,形成了發展的規模化。如果地方經濟要與農墾『對接』,必須在機制、體制上進行改變,觀念上進行調整。這樣,地方農業的發展纔能與農墾的發展『合上拍』。
支農惠民政策『一樣都不能少』
在熱議黑龍江省建設現代農業的同時,代表委員們不約而同地關注著同一個話題,那就是希望國家和省應繼續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繼續加強實施各項支農政策。
李嶸說:『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實施了很多支農惠民的好政策,希望新的一年對農業的投入還要繼續加大。要堅持並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希望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減,並要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王亞軍認為,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政策是超常規的,要有突破性的,資金的投入,人纔的投入等也要超常規。這樣,黑龍江省的現代農業纔能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