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發展低物流成本特色產業 優化我省產業結構布局
2008-01-25 16:37: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各位委員:?

  我省是一個地理區位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內陸省份,產業發展受限於物流成本的矛盾比較突出。解決這一矛盾,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發展低物流成本特色產業。這不僅有利於我省加快資源依賴型、粗放發展型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有助於節約運輸能耗,保護業已緊張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物流通道。建議我省發展以下特色產業:

  ?一、服務外包產業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委托給外部專業化團隊,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服務外包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在IT服務、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客戶服務、研發和設計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服務外包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發展勢頭十分強勁,2007年全球市場規模已達1.2萬億美元。我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較快,大慶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然而,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服務外包產業規模偏小。建議我省加強服務外包園區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強化產業招商,力爭使哈爾濱、大慶成為國家外包服務產業基地;建立人纔培訓長效機制,大力培養服務外包人纔;發揮重化工產業優勢,推進生產型外包和服務型外包、發包和接包;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機結合;建立外包市場交易平臺,推進產品技術創新,培育具有高附加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群。

  ?二、休閑保健產業

  ?休閑保健產業是以旅游、體育、文化、餐飲、娛樂、保健為主要內容,滿足人們休閑保健需求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近年來,正在走向規模化、精細化和效益化的休閑保健產業在我國異軍突起,成為各地競相發展的熱點。據《中國休閑保健產業發展報告》,我國休閑保健企業已發展到60萬家,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建議我省搶抓發展機遇,對休閑保健產業進行科學謀劃和統籌發展;強化政府引導和行業監管,規范經營秩序,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產業技術人纔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出臺鼓勵措施,在綜合類、專業類、運動類、養生類、產品類和服務類等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品牌,帶動我省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三、乙烯下游產業

  ?由中石油投資92億元在大慶建設的12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已於2007年12月動工。項目建成投產後,將使大慶成為中國最大的乙烯生產基地,新增銷售收入80億元,按?1:5?的比例保守估計,可拉動哈大齊工業走廊二級制造業400億元的工業產值。為有效發揮這一『乙烯航母』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下游產業發展潛力,建議我省加快編制《黑龍江省乙烯下游產業發展規劃》,以塑料加工、輕工紡織、化學建材、農化材料和精細化工為重點,引進戰略投資,大力發展聚乙烯、聚丙烯、丁辛醇、MTBE、苯乙烯、裂解焦油、碳5和碳9的延伸加工,推進我省石化及關聯產業的聚集。

  ?四、俄油煉化產業

  ?引進俄羅斯石油,是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重點。2007年,俄羅斯經鐵路向中國出口原油900萬噸。俄遠東輸油管道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從斯科沃羅季諾到我省漠河加林達的中國支線即將動工,並將進一步延伸至我省大慶。支線建成後,年輸送原油1500萬噸,並將逐步達到3000萬噸。根據中石油的規劃,進口俄油主要在大連、遼陽和吉林加工。大慶是俄油管輸的終點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加工利用條件。俄油就地加工轉化,可以為哈大齊工業走廊注入巨大的發展動力,加速我省石化產業規模和競爭力的提昇。2007年7月,我省與中石油簽署全面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地企關系實現了穩步發展。建議我省加強同中石油的溝通與合作,爭取留用1000萬噸俄油,地企攜手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和大慶石化園區建設,實現『共建雙贏』。

  ?五、煤化工產業

  ?近年來,由於關鍵技術和裝備的重大突破,煤化工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近兩年,國內新建煤氣化廠20個;煤制油進入工業化示范生產階段,在建、擬建項目規模接近500萬噸;神華集團采用中科院技術在內蒙古開工建設18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DMTO)項目。根據國家《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未來13年,我國將投資逾一萬億元發展煤化工產業,我省被列為七大煤化工產業區之一。我省煤炭資源豐富,應搶抓煤化工發展的良好機遇,加快建設以煤氣化為核心的多聯產煤化工園區及循環經濟能源系統,推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的有機融合,大力發展煤制甲醇、乙烯、丙烯、二甲醚及合成油,構建『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產業體系。

  ?六、大豆蛋白產業

  ?我國傳統的大豆加工業以油脂壓榨為主,近年來相關產業受到跨國公司和『洋大豆』的巨大衝擊。在我國油用大豆競爭乏力的同時,國內食用大豆消費卻呈現逐年上昇趨勢。大豆蛋白因其安全性和環保性,除應用於食品行業外,已在醫藥、紡織、化工等領域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由於轉基因大豆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性還存在爭議,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逐步成為市場消費的熱點。目前,美國PTI、ADM和中央大豆年產大豆蛋白70萬噸,佔全球產量的70%。我國大豆分離蛋白和濃縮蛋白年產量為8萬噸,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特別是?解蛋白等特殊用途的功能性蛋白,每年需大量進口。建議我省發揮非轉基因和高蛋白大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大豆分離蛋白、濃縮蛋白、組織蛋白和食用纖維系列產品;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生產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規模化發展;積極開拓日本、韓國、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市場,打造綠色有機大豆優勢品牌。

  ?七、馬鈴薯淀粉產業

  ?我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但馬鈴薯加工率、增值率很低,年加工馬鈴薯300餘萬噸,佔總產量的4.2%。其中,馬鈴薯淀粉是重要的加工增值產品,現已廣泛應用於食品、造紙、制藥、化工、建材和石油鑽采。近年來,我省馬鈴薯播種面積有所下降,由2001年的國內排名第4下滑至現在的第8。為鞏固馬鈴薯產業優勢,我省應加快龍頭企業、研發基地、種植基地建設步伐;大力發展馬鈴薯淀粉、全粉、變性淀粉和馬鈴薯蛋白;推進加工企業與種植業、養殖業合作,開展『三廢』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形成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八、風能風電產業

  ?風能是一種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其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性均優於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我國陸地和近海可開發風能資源達10億千瓦,居世界首位,商業化、規模化發展潛力巨大。由於發展勢頭強勁,國家發改委已將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目標從4百萬千瓦調整到5百萬千瓦,2020年裝機目標從2千萬千瓦提高到3千萬千瓦。2010年,國內風電設備市場總量將突破300億元,風電設備制造業前景看好。建議我省發揮風能資源大省和發電裝備制造業的獨特優勢,加快建設風能及風電設備產業基地;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加強軸承、齒輪箱、葉片和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開發;推進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和專業化的協作經營;加強與德國、英國、荷蘭風電專業廠商合作,發展大型風能設備制造業,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九、農業高新技術產業

  ?近年來,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為代表的戰略高技術正在加速向農業領域滲透,為農業技術進步注入了強大動力,成為支橕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建議我省從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加快分子農業、數字農業、環控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戰略布局與發展;依托省農科院、『八一』農大等高校院所和農墾企業,推進農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擴大現代農業示范區數量和規模,增強其示范帶動能力;利用生物、水利、遙感、環控等跨學科高技術,大力開展鹽鹼地、退化草原土地開發整理,變廢棄地為優質稻田。

  關於加強我省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省政協委員、大慶市政協副主席 於智玲?各位委員:

  ?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關城市形象和社會穩定大局,直接反映了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要突出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隨著媒體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頻繁,百姓對食品安全有了越來越多的擔懮。有人甚至提出:『誰知盤中餐,哪樣能放心?』

  ?食品安全高度關乎民生,必須下大力氣全面抓好食品安全。

  ?一、我省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蔬菜等初級農產品的源頭污染較為嚴重。由於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工業三廢、城市廢棄物大量排放,農業化肥、農藥用量劇增,許多有毒、有害物質滲入土壤中,使土壤中農藥、化肥和重金屬成分殘留嚴重,造成糧食和蔬菜以及畜產品出現安全隱患。

  ?(二)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添加劑的問題依然嚴重。雖然《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中已明確規定了食品添加劑允許使用的配置和使用量,但濫用或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在歷次的執法檢查中,一些食品小作坊大都存在過量使用添加劑的問題。

  ?(三)違法經營存在的問題。一是向肉類食品中注水,更有甚者向活體豬、牛身上注水,以達到增重和肉色鮮艷的目的,使消費者不易識別。二是用化學藥品處理食品。如用有毒的甲醛發泡海產品;用化學品處理水果保鮮;用化肥使豆芽生長又肥又快;用有毒的硫磺為銀耳、粉條、一次性筷子增白。三是小作坊用劣質的原材料生產食品、小飯店使用劣質豆油烹調食物。如用動物髒血灌制血腸,用病死豬肉灌制香腸等。四是使用會產生毒副作用的包裝材料包裝食品,這種現象在快餐店送餐、盒飯和早餐銷售中最為突出。五是露天燒烤、食品制作攤床衛生條件差,危害消費者健康。

  ?二、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驅動、有利可圖是商家、商販違法經營,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一是目前的食品安全由多部門管理,多部門檢測,力量分散,工作缺乏協調,遇到問題時,甚至互相推諉扯皮。二是食品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設備短缺、落後,檢測面太小。

  ?(三)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還沒有深入人心,舉報食品安全問題的渠道不暢通。由於宣傳教育不到位,消費者缺乏對不安全食品的判斷能力,且對食品安全給人體造成的顯性及隱性危害不甚了解,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不少人還存在『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錯誤理念。同時,舉報渠道的不暢通也使一些消費者喪失了反映問題的積極性。

  ?(四)對事關食品安全的違法事件處罰過輕,沒有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和震懾力。違法成本遠遠低於守法成本,處罰過輕不能傷及經營者的『筋骨』。

  ?(五)消費者不正常的消費取向也導致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一些消費者在消費時,往往會提出一些非自然的要求,如鴨蛋要紅心的、油條要口感好的、蝦要大個的。商家無法用自然的方法滿足這些需要,就在食品中加入蘇丹紅、化學劑等激素,以謀取更多的銷售利潤。

  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加強食品安全,既要強化監管,又要重視宣傳教育,實現堵疏結合。為此,我們建議:

  ?(一)強化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體系。一是嚴格實行『市場准入』制度,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准銷售,合格食品加貼QS標志,在銷售領域加強把關,禁止不安全、不符合標准的食品進入市場。二是加強我省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增加相關部門的人員編制,增加財政投入,增購各種先進的食品安全檢測設備、儀器,增設固定檢測站和流動檢測點,提高整體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各監測部門應制定推進計劃,變被動檢測為主動檢測,逐步擴大食品檢測覆蓋面,每次檢測結果要在全市范圍進行及時公告。

  ?(二)加強宣傳教育。一是向百姓宣傳食品安全知識,讓群眾了解,如何減少農藥、化肥在蔬菜、水果中的殘留,如何辨別注水肉、過期食品等,提高市民對偽劣、不安全食品的辨別能力。二是教育廣大居民要保持良好的消費心態。三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識在未成年人中的宣傳力度。將食品安全知識列入常識課內容向廣大中小學生傳授,使其遠離不安全食品。

  ?(三)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打擊力度,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對危害百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政府要出重拳進行打擊,一定要重罰、重處。對造成嚴重後果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對市場上小攤販經營的三無食品尤其是不符合衛生標准的熟食制品要堅決取締。對超市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一經查出,應堅決公告,並下架銷毀。

  ?(四)加快建立我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機制。通過建立風險管理常態機制,定期發布監測分析預警信息。通過加強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究,發揮科研院所專家的作用,科學制定、發布年度《食品安全白皮書》。

  ?(五)建立食品安全社會監督的新機制,啟動『黑龍江省食品安全網』或『黑龍江食品安全在線』。通過互聯網和新聞媒體,給消費者開闢一個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渠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實現群眾舉報和管理部門監管相結合、新聞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政府督辦與承辦部門落實相結合,督促各部門及時處理廣大居民的投訴和舉報。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