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學良向記者展示他的『寶貝』——考古航拍圖 |
東北網1月26日電 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王學良代表建議,制定各種制度,切實加強滿族先祖文物遺存保護。
遺址豐富,保存之好位居國內之首
王學良說,目前中原地區大多數古城址已蕩然無存,只有通過考古鑽探和發掘來了解城垣走向和城址規模,少數城址只保留下都分城垣,難窺全貌。而在我省,迄今發現文物遺址就有4500餘處,這些遺址大都分布在山林之中保存完好,當時的城牆、半地穴式居住址、祭祀址、要塞址、了望址等,至今歷歷在目,清晰可見。漢魏時期最大的鳳林城址和隔河相望的炮臺山城址被國內多數文物考古專家、學者認為是『黑龍江歷史第一都』或『亙古荒原第一都』。
保護滿族先祖的遺存 培養民族自豪感
黑龍江古代先民鮮卑、女真、蒙古、滿族四次入主中原,龍從天下。建立了統治半個、大半個和整個中國的北魏、金、元、清等四朝,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國家大統一,國土疆域的確定做出巨大貢獻,是國內其它少數民族無法比擬的。
尤其是滿族先祖在距今2000年左右,以雙鴨山地區為中心建立了『挹婁王都』;距今1300年建立了渤海國,國都上京龍泉府在今牡丹江寧安縣境內;距今800餘年,在今阿什河畔建立了大金國都『上京會寧府』;明朝中期滿族先人由依蘭馬大遷徙到遼寧新賓,以後興兵反明,建立清帝國。所以說黑龍江是滿族先祖的肇興之基,發展之地,是邊疆民族文化發掘,研究的重要之地。
制定各種制度,切實加強滿族先祖文物遺存保護
滿族先祖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財富,保護其文物遺存就是保護民族文化的母體和根本,歷史傳承纔有依據和根基。王學良代表建議,政府加大投入,依照文物保護法和省文物管理條例,拿出保護方案,通過省人大制定保護條例。充分利用我省滿族先祖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遺址調查、考古發掘工作力度;結合文物遺址和出土文物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利用研究成果、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創作反映滿族先祖文化的藝術作品,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對滿族先祖文物遺址進行退耕還林還草,進行有效保護,防止人為和自然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