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電題:增強文化軟實力 提昇龍江競爭力——政協委員建言我省邊疆文化大省建設(上篇)
記者印蕾 劉蕊
文化蘊涵著巨大的力。不同於物理學上的『力』,人們更形象地將文化之力稱之為「軟實力」。物理的『力』,是人類用來『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類用來『化』自身的。』文化軟實力可以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加速器』。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和文化體制改革,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滿足城鄉居民最廣泛的文化需要,加快建設邊疆文化大省。』——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圍繞『增強文化軟實力,提昇龍江競爭力』,為我省邊疆文化大省建設建言獻策。
【核心觀點】變『軟實力』為『硬經濟』
【委員視點】依托少數民族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帶動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 |
省政協委員宗成濱
我省是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省份。千百年來,這些少數民族在這塊『黑土地』上生息繁衍,成長壯大,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燦爛的民族文化,為當代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其語言文字、生活習俗、生產習俗、民居建築、飲食服飾、節慶娛樂等均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揭示著北方民族的發展史跡。省政協委員宗成濱建議,我省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將文化資源開發或旅游產品轉化為文化產業,可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點,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此,原政協委員、哈爾濱市文化局副局長徐鶴東在為本次會議撰寫大會發言時建議,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打造黑龍江邊疆文化大省,拉動全省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更好地依托民族文化,開發旅游產品,帶動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力度。政府應是投資的主體,將其納入財政預算,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這篇文章。其次,還要廣闢投資渠道。應出臺扶持政策,吸引國內外資金、社會資金、民營資本,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新機制;深挖資源、打造品牌,將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產業。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底蘊,不能只簡單擺事實在那裡,而應把資源充分地開發出來,變成旅游產品,最終轉化為文化產業,促進區域文化整體發展。
【委員視點】依托地理優勢,擴大對俄文化合作,推動文化產業昇級式發展。
省政協委員魯春婭認為,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接壤有3000多公裡的邊境線,處於對俄開放的前沿,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綏芬河、黑河、東寧、撫遠的邊境出入境游客量位居全省前列。我省應把對俄開放與合作作為拉動區域文化增長的戰略產業來抓,以文化促經貿。積極探索、開發獨特風情游、生態游、出境游等,初步實現以人流帶物流,帶動整個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委員視點】依托氣候優勢,加強冰雪文化的宣傳力度,創造龍江文化產業優質品牌。
![]() |
省政協委員姜龍江
省政協委員姜龍江認為,黑龍江省大部分區域處於中溫帶,特殊的地理環境構成了獨特的旅游資源。山區冬季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好,適於開展滑雪、冰燈和冰雪等旅游項目。冰雪文化可成為我省文明中一個最具活力的一脈。
省政協委員姜龍江建議,我省應打造龍江的冰雪文化產業,形成冰雪游、冰雪體驗、冰雪藝術等系列的文化宣傳,以傳承歷史文化淵源、挖掘歷史文化底蘊為主要內容,充分展現冰雪文化活動的人文性、親和性、教育性和娛樂性,依托文化大集的地緣優勢,挖掘資源潛力,彰顯地方特色,總體上融於全省冰雪產業,在內容和形式上另闢蹊徑。政府還應有意識地加強宣傳與引導,定期制定出策劃方案及實施計劃,將龍江的冰雪文化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