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電 題:『三農』牽動委員心系列報道之三 數字話三農
記者 印蕾 杜筱 劉蕊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三農』始終是關乎全局的大事。
『要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在代省長栗戰書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的『三農』工作提出了上述目標。
會場內外,『三農』也成為出席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 |
資料圖片
【三農數字】11.4%
【數字解讀】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2元,比2002年增長71.8%,年均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45元,比2002年增長67.9%,年均增長10.9%。——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委員有話說】『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振奮的數據。』省政協委員陶夏新和省政協委員徐德全在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不約而同地說道。兩位委員認為,2007年我省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市居民,說明城鄉之間存在的差別在縮小。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當然,縮小城鄉差別的內容還有很多具體內容,包括觀念的差別、教育的差別、社會保障的差別等等。而收入的差距無疑是當前農村居民最迫切要求解決的。有了足夠的收入,其他方面差距的縮小也就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農數字】793億
【數字解讀】2007年糧食總產達到793億斤,創歷史新高。——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委員有話說】綏化市是我省的農業大市。來自綏化市的政協委員安久維深有感觸地說,『去年我省遭受旱災,糧食再奪豐收不是件易事。』安久維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年發展現代農業勾畫了藍圖,他建議要繼續改造農業基礎設施,打造現代農業,確保糧食穩產、高產,為全國食品工業、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三農數字】4萬 133萬人 19.4萬 155萬
【數字解讀】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建成通鄉通村公路4萬多公裡,解決了133萬人的飲水安全,新建和改造農村住房19.4萬戶,15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快速發展,農業和農村面貌出現可喜變化。——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委員有話說】:省政協委員金益認為,我省著重加強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其建設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村莊規劃滯後、重建輕管等問題。金益委員建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大財政支農力度,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建立農村投入的長效機制;要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三農數字】207.8億
【數字解讀】在全國率先取消了農業稅和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五年累計減輕農民負擔207.8億元。
【委員有話說】省政協委員張富廣認為,過去五年,中央及省裡的實施的惠農政策讓農民拍手稱快。實行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的政策,實行糧食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糧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補貼項目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張富廣委員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將財政性資金重點投向「三農」等公共領域』,他相信廣大農民的增收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