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3日電 為維護銀行合法權益,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等嚴重失信行為,推進『誠信龍江』建設,參考省政府誠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嚴重失信企業典型案件曝光工作規則》,近日省銀行業協會出臺《嚴重失信企業典型案件曝光工作規則》,界定9種嚴重失信行為逃廢銀行債務。
我省對以下行為認定為逃廢銀行債務:
1、以改制、重組、合並、分立、增減注冊資金、解散、破產以及抽逃、隱匿、轉移資產等方式,損害銀行債權的;
2、通過非正常的相關交易抽逃資金、轉移利潤、轉移資產,損害銀行債權的;
3、以多頭開戶、轉戶等方式,蓄意逃避債權銀行對貸款的監督,致使銀行貸款本息難以收回的;
4、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產權不清的擔保,或惡意拒絕補辦擔保手續的;
5、不經債權銀行同意,擅自處理銀行債權的抵(質)押物(權),損害銀行債權的;
6、隱瞞影響按期償還銀行債務的重要事項和重大財務變動情況,致使銀行債權處於高風險狀況的;
7、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已生效的法律文書,繼續拖欠銀行債務的;
8、不償還債務又拒不簽收銀行催債文書的;
9、具有其他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
據悉,我省除每季度發布一次內部逃債企業和不良貸款企業『黑名單』外,自去年下半年起還開通了在銀行業協會網站上定期披露逃廢銀行債務企業『黑名單』查詢系統,首次發布了83戶。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