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 近日,哈市市民李女士被醫生徹底否定患有婦科病,本該高興的事兒,可她卻很郁悶。她對記者說,在檢查身體隱秘部位時,由於簾子沒擋好,她覺得自己『走光』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患者在就診時缺乏安全感,這種懮慮不光表現在對財物上,更表現在對自身的隱私上。
掛號最好設一米線
19日上午,記者在某醫院的掛號處、收費處看到,幾乎每個窗口都排滿了人,人與人之間緊挨著。在掛號處,一農村青年因不知道掛哪個科,只好向工作人員描述自己的病情,纔知道應該掛男科。該男子隨後對記者說,自己覺得病情被別人聽到了不好意思,但是自己不懂,所以必須問,這樣一來,自己得什麼病,周圍人都知道了。『要是不這麼擠或者能夠有些距離就好了。』
記者走訪哈市多家醫院發現,沒有一家醫院的掛號處、收費處設有一米線。
一對一式檢查應做好
據記者了解,許多醫院的特檢科室都未做好『單科室單病號』的一對一式進入,經常是前面的病人正在做檢查,無關異性突然闖入,這讓許多女性患者十分尷尬。
在某高校工作的劉女士因真菌感染,大腿內側長了一塊『癬』。劉女士到哈市某醫院掛了一個專家號。但在就診時,劉女士卻為難起來,因是專家坐診,科室內靠牆的椅子上坐滿了等待就診的患者,男女老少都有,而檢查就在一堆人注視的布簾子後面進行。劉女士向醫生請求讓其他人回避,醫生告訴她,簾子挺厚,別人看不見。劉女士對記者說:『當時我真的很尷尬,老感覺那個簾子可以被人看透。』
此外,很多醫院都將所有的化驗單放在化驗室的窗口處,讓患者自由取單,翻找的過程中造成其他患者隱私暴露得更為直接。
醫生:患者不必有太多顧慮
對於患者的疑慮,有醫生認為,患者應該樹立正常、開明的態度,正確對待醫療過程中的隱私權問題,不能將醫生正常的診斷和治療,或者一些無法避免的信息公開當做侵犯隱私權。至於化驗單泄密,由於化驗單數量眾多,醫院很難做到一對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