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 眼下,個別下崗失業居民寧可排隊領低保,也不願自食其力乾些力所能及的活,這讓社區負責再就業工作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陷入尷尬境地。
『乾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元,就是活髒點兒、累點兒,可找了多少個居民就是沒人乾。』春節前後,道裡區安祥社區主任韓志榮一直在為找不到樓道清掃員發愁,最近她好不容易纔找到了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來乾這份活。韓志榮說,現在社區都在千方百計地為下崗居民找崗位,只要能吃苦不愁沒活兒乾,像樓道清掃員就是每天負責拎樓道裡的垃圾袋,一個月有過千的收入,由於該工作比較髒,又沒有休息日,在企業單位工作過的下崗職工根本看不上眼,寧可在家呆著也不願意乾。
和樓道清掃員相比,居家的護理工最難請。下崗女工鄭大姐就和社區工作人員說,自己在廠子時是工會乾部,現在乾伺候人的活兒太沒面子了,又髒又累掙的也不多,還不如在家呆著。
曾做過社保工作的王春華一提起給居民介紹工作一臉無奈,她說自己經常留意企業單位、賓館飯店的招聘廣告,然後組織社區下崗居民去應聘,一個飯店保潔員月工資500元,每星期休一天,每天供一頓午飯,就是沒人想乾,不是嫌錢少,就是嫌道遠。王春華說,其實社區這樣的服務崗位很多,尤其適合那些年齡大、沒有技能的下崗失業人員,如果他們不挑不揀都能實現24小時上崗。可現在這部分人的就業觀念需要轉變,不要總拿過去的就業經歷來衡量現在的崗位,要擺正心態,不怕髒累、肯吃苦,一定能實現再就業。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