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6日電 由哈市和香坊區兩級文物管理部門組織參與的哈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今日在香坊區首先拉開序幕。市區文物管理工作者對位於香坊區一大型國企內的愛國志士馬忠駿陵園『遁園』進行考察,有關專家對這處隱匿在廠區的省級保護文物進行衛星定位,並對日後修繕維護工作提出看法和意見。
25日,記者隨文管人員來到這處陵園。該陵園在建成機械廠院內東北隅油庫後院,這座生壙是仿杭州岳飛墓的樣式修建的,陵園坐北朝南,水泥質地、穹頂,通高7米,中間一座大墓室,兩邊各有一座小墓室,據介紹,大墓室內貯存著馬忠駿及兩位夫人的靈柩,兩側小墓室內也是其夫人的靈柩。在距離墓葬區約百米處立有一墓碑,錐形,碑高10米。據了解,1966年這處墓園曾遭到浩劫,部分遺址被人為損毀。1978年後該陵園受到社會各界和建成機械廠的關注,之後沒有遭到人為毀壞。1999年,『遁園』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佔地342公頃,是一座既具民族特色又有西方風格的私家園林,曾是哈埠八大景區之一。市區文物工作者細致地考察了墓園的現狀,專家提出多年來墓園沒有進行及時維護修繕,風吹雨淋破損嚴重,園中蒿草叢生。文保專家認為,文化遺存是歷史旅游景點恢復的靈魂,如果能夠在恢復馬家花園的園林風貌的基礎上,添加遁園文化的靈魂,一定會為哈爾濱城市旅游業增色。為此,規劃設計部門應在充分挖掘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盡快開發和修復遁園。
背景資料:
遁園,俗稱馬家花園,始建於1922年前後,是時任清末道臺加二品大員馬忠駿的私家花園,後在此地修建了馬忠駿和妻妾的陵墓。馬忠駿是我國近代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1911年以後,曾歷任吉林屯墾局局長、官運局局長等職。1914年任黑龍江鎮安右將軍、黑龍江省鐵路交涉局中辦等職。
1956年6月,馬忠駿被選為哈爾濱市政協委員。1957年,馬忠駿因病去世,終年87歲,葬於生壙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