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劍指『行政壟斷』
2008-03-04 10:27: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4日訊 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第一天,黑龍江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劍指壟斷問題,抨擊現行行政壟斷的肆虐及反行政壟斷的缺失。

  現狀

  壟斷擠壓了民營、外資等經濟形式發展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何小平告訴記者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在經濟的深層領域卻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壟斷現象。他舉例說:『1989年到1999年十年間,國有企業的利潤一直在1000億元徘徊,但從2000年起,國有企業的利潤卻爆發式增長,2006年157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7546.9億元,2007年竟達到一萬億元,這些利潤中的大部分都是壟斷企業貢獻的超額壟斷利潤,這些靠行政所獲得的壟斷利潤擠壓了其它經濟形式的發展空間,使民營、外資等經濟形式無法擴大甚至萎縮。』

  『當前我國存在的壟斷現象,除了一些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競爭型壟斷外,其主要特點是非競爭性的行政壟斷。』何小平委員分析說,改革開放後,市場的下游是逐步放開的,如最早撤銷的紡織工業部和輕工業部,他們原先主管的都是下游產業,都放開競爭了。但是那些上游行業的壟斷卻被保留下來了,這些年,這些行業不但沒有引入實質性競爭,反而通過產業政策、財政補貼、銀行優惠貸款和國企改制等方式加強了壟斷,甚至還有了一部分行政權力,石油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

  『行政性壟斷正貫穿縱、橫兩方向。』駐我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呂樹文呼吁這一現象值得重視。縱向的行業壟斷包括由事業單位轉變而來的『翻牌公司』、承擔著行業管理或資本控股的大企業集團等;橫向的包括地區封鎖或地方保護主義。

  傳統公用事業中的電信、電力、民航、鐵路、郵政、石油等產業,依然以自然壟斷為理由,以政府原有的法律、政策為護身符,在主管政府部門的保護和參與下,繼續肆無忌憚地限制競爭和侵害消費者的利益。同時,各級國資委以『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為名,畫地為牢,強權壟斷,以行政審批手段配置資源。

  出路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建議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行政審批,退出對微觀經濟的管制,徹底實行政企分開。讓出空間,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廣泛地發揮基礎性作用。無論是上項目還是搞開發,經濟發展的思路要更多地實現機制創新,用市場的辦法去招商引資,用市場的法則去搞資本運營和企業重組,凡是市場的問題政府就不要乾預,使政府由強權管制經濟轉變到『補遺拾缺』,搞好公共服務上來。

  -建議二: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國有經濟改制退出競爭性領域。推動壟斷行業改革必須與國有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把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改組成股權多元化或分散化的股份公司。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明確各自的權力責任,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的改革,建立起有效的高層經理人員的激勵與制約機制。

  -建議三: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打破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從政策上扶持民營企業大膽進入壟斷行業的經營領域,實現機制創新。通過引入具有生機活力的民營企業參與,調整所有制結構,降低國有企業比重,提昇民營經濟份額。通過民營企業的競爭,來迫使壟斷企業加速改制。

  -建議四:引進外資參與競爭,用外企的新理念、新機制打破國內壟斷體制。打破壟斷的最好辦法就是引進競爭,采取措施鼓勵和吸引外資進入國內市場,在壟斷行業內引入國際競爭,這樣既能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理念來武裝企業,更能通過競爭徹底打破壟斷的格局。

  -建議五:進一步完善《反壟斷法》,用法律來約束和控制壟斷行為。要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立健全保護競爭和維護競爭秩序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反壟斷法》,強化對行政性壟斷的限制和制約,用法律弱化行政權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