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文志委員 |
東北網3月6日訊 ( 記者 孫曉銳 ) 隨著醫療市場的不斷改革,醫療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醫療文書的管理,將病案的質量作為評價醫療水平的標准,已經成為醫療管理的核心內容。病案書寫的質量能否真正代表醫療水平或醫療質量?這樣如此重視病案的書寫,病案寫的再好,治不好疾病,患者方面能否真正受益?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副院長李文志對此表示質疑。
李文志委員表示,目前醫療事故鑒定部門或法律部門把病案作為判定有無醫療差錯或賠償的依據,使得醫療管理部門把病案書寫的質量作為衡量醫療水平的標准,制定各種管理制度,醫務人員也必須把病案的書寫作為醫療中的頭等大事來做,為了保護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病案寫好,不能有空項、不能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等等,而淡化醫療技術的具體體驗以及最新的技術的應用。患者方面也一樣,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病案信息的收集上,遇到有不明白的時候就會拿著復印的病案到處去找『專家』諮詢,以求得從病案的記載上發現問題。這樣就造成一種信任危機,即主管醫生的話患者不信,病案上寫的內容纔可信;醫生方面要考慮什麼話要對患者或其家屬說,什麼內容要寫在病案上。
李文志委員認為,目前大中醫療單位的工作現狀,書寫合格大病歷已成為醫務工作的一個非常重的負擔,而有些表格式病案即能反映出患者信息或病程變化,又能減輕醫務工作的負擔卻都被認為不合格。所以,醫務工作者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醫療文書的書寫上了,而研究病情或提高技術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就投入的相對少。那麼這種情況下對醫學的發展,對病情的診治以及新技術的開展等起到嚴重的制約作用,最後患者受益最少。病案在醫療過程中固然重要,它應該是患者病情的狀況、變化以及治療過程和效果的記錄,而決非是醫務人員的保護傘,更不是患者不滿意醫療服務態度或治療效果,想從中獲取心裡平衡的證據。為了早日恢復醫患之間的正常關系,要向人們大力宣教疾病並非在醫療單位都能治愈,疾病並非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向好的方面轉化,同時,醫療單位應把提高醫療水平放在首位,這樣纔能緩解醫患矛盾,讓患者獲得更大的益處。
李文志委員建議:
一、盡量減輕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負擔,能讓醫務工作者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真正提高醫療水平上來,這樣纔能患者獲得最大的益處。如恢復一些學科能用表格式表述的病歷形式等。
二、制定或不斷更新醫療常規或專科指南,重新確定醫療水平的標准,即不能再以病案的書寫質量來評價醫療質量,而應該把醫療規范或專科指南落實到實處。
三、加大專科培訓的力度,確定具有一定水平的培訓基地定期進行專科培訓,提高中小醫療單位的醫療水平,縮小大中小醫院之間的差距。
四、醫療行政管理部門應盡早成立各專科質量控制機構,以醫師協會為依托,對醫療單位的醫療條件、軟件條件及醫療水平進行監控、評定,保證醫療安全。
五、改變醫務工作者的晉昇職稱的標准和條件及評定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