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越過高山透過森林 讓公共財政陽光照耀在深山林區
2008-03-06 20:4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北京3月6日訊 題:越過高山透過森林 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在深山林區
  
  東北網記者 曹曦

  『我要大膽地建議《報告》做一點修改,加上一句「從今年起,提高天保工程的補助標准」。這個不能再等了,林區實在太困難了……』6日上午,在我省代表團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李繼純代表在大會發言時顯得有些『急』了。

  李繼純代表的『鬧心』事兒

  李繼純代表是省財政廳廳長、省農業開發辦主任,是幾十年的『老財政』。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繼續搞好天然林保護』這句話讓李繼純感到欣慰。『總理講得很好。林區和整個社會比較,仍然還很困難,值得國家關注和研究,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進一步完善天保工程政策。』

  李繼純代表說,天保工程的實施保護了森林資源,防止了生態環境惡化,減輕了森工企業負擔。我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陽光雨露。

  李繼純說,林區職工人均工資由保護前的270元逐漸提高到825元。但與地方同類人員相比,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截至2007年末,天保工程區在職行政、教育、公檢法、衛生人員(包括大興安嶺林區)月平均工資僅為825元,與同類地區人員相比還有差距。

  有些林區職工家庭生活還很困難,有的居住條件很差,房子『掉眼淚,拄拐棍兒』;有的冬天買不起煤,室內溫度很低;有的家庭因無錢交納學費,子女被迫放棄求學;有的職工家庭困難,小病挺著大病拖著。在林區還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

  一串串數字,一件件事實,林業職工的困難現狀牽動了會上的每一個人,難怪這位財政廳長會如此『鬧心』。

  政策回顧:天保工程是咋回事兒

  從2000年開始,國家著眼於全面治理水患、土地荒漠化和重點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在17個省(區、市)實施了天保工程。

  李繼純代表說,從2000年到2010年,國家投入天保工程資金962億元,對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對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大幅度調減木材采伐量,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管護,分流安置企業富餘人員。按照歷史形成的隸屬關系,我省大興安嶺林區由中央管轄、森工林區由省政府管轄、地方林區由所在市縣管轄,除地方林區外,森工和大興安嶺林區都納入了天保工程實施范圍。

  李繼純代表用數字概括了我省實施天保工程8年來的情況。他說,8年來,我省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加強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工程區木材采伐量由天保工程實施前的1020萬立方米,調減到2003年定產水平的633萬立方米;分流安置富餘人員28.9萬人。在天保工程實施期間,國家又先後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2006年出臺了集體混崗職工安置和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四項保險補助政策,我省18.9萬名森工集體混崗職工得到了一次性安置,33.4萬名在職職工享受了四項保險補助;伊春、大興安嶺政企合一機關事業單位國家在調資中給予了補助,有12.3萬人受益,人均月工資提高500元左右。

  依靠但不依賴。在國家支持的同時,我省也不斷增加了對天保工程的投入,2006年省級財政安排森工企業混崗職工安置和四項保險配套資金7.26億元;從2006年開始,省級財政每年安排森工系統教師兌現工資待遇資金2.8億元。同時,省政府對森工企業發展替代產業和實施林權制度改革也給予了相應的扶持。

  只有『操心』纔能放心安心

  『天保工程規劃期為11年,如果2010年停止實施天保工程,森工企業將繼續面臨嚴重困難,林業職工勢必要依靠砍伐木材維持生存,保護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多年來實施天保工程的效果也將前功盡棄。』李繼純的『操心』並非沒有道理。因為木材生長周期最少也需要40至60年,森林資源很難在短期內恢復正常。

  『從今年開始提高天保工程補助標准,保證與地方同類人員經費水平大體相當。』李繼純代表提出第一條建議。按照國家現行政策,納入天保工程實施范圍的公檢法、教育、醫療衛生和政企合一機構行政人員的補助標准一定11年不變。從2000年至2007年,天保工程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補助標准始終未作調整,工資水平還有差距,再加上近兩年物價上漲的因素,林區職工的工資水平相對又有所下降。

  『延長天保工程實施期限。』李繼純代表提出第二條建議。通過延長天保工程年限,將天然林資源保護區納入主體功能區規劃范圍,可以恢復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使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將森工系統管理費納入天保工程補助范圍,享受補助政策。』李繼純代表提出第三條建議。目前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等省區沒有將森工系統管理機關納入天保工程補助范圍,經費主要靠森工企業上繳的管理費解決,不僅增加了企業負擔,而且影響了天保工程的實施效果。

李繼純代表 攝影 郭存發

  記者手記:關注弱勢群體的『老財政』

  東北網記者 曹曦

  今年是記者參加人大會議新聞報道的第六個年頭。開會以來一直想采訪李繼純代表,『還是讓年輕的代表多談談吧。』無論是電話邀約,還是電梯、飯廳、大堂,亦或是會場外的不期而遇,他的謝絕總是委婉而真誠。

  想采訪李繼純並不是因為他身為省財政廳廳長的身份,而是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每年在大會發言時提出的建議總是讓聽會的人感動。上學難、就醫難、取暖難都是李繼純的牽掛,甚至連大豆這一農作物在他眼裡都是困難的『弱勢群體』,總是需要說一說,扶一把。

  在6日上午召開的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作為發言代表,李繼純不到二十分鍾的發言讓與會人員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林業職工現狀的『鬧心』與『操心』。

  『對林區兌現政策需要「真金白銀」,黑龍江的財政資金也只是杯水車薪,希望中央政府公共財政的陽光越過高山,透過森林,照耀在深山老林裡的林業職工身上,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改革開放的成果,和我們一樣過上好日子。』李繼純的話音剛落,會場掌聲響起,我想,這是大家對這位『老財政』的敬意,也是對他提出建議的支持。

【專題】200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