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部分藥價低於藥店 社區醫療『惠』為先
2008-03-10 14:32:2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郭群 劉濱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0日訊 近日,家住哈爾濱市正陽社區的王大爺突然腦梗發作,一般來講,病人會去大醫院就診,而他的家人卻沒這麼做,將老人送到了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以下簡稱大橋分院)。自從這家分院落戶正陽社區,首選到這裡看病似乎已經成了社區居民的一種就醫習慣。如果說社區居民到這裡看病圖的是方便,可哈市其他區甚至是外地市的病人也不惜路遠而來,就似乎讓人難以理解了。近日,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大橋分院尋找答案。

  位於哈市道裡區河陽街的大橋分院是2005年成立的,因地處正陽社區,最初的服務對象主要鎖定在近5萬名社區居民,醫院的服務內容也定位於社區醫療。

  ——部分藥價低過藥店。社區居民李大娘因頭痛到大橋分院看病,醫生為她開了『平旋膠囊』。李大娘藏了個心眼,拿著處方去了藥店。一比價格,藥店29元一盒,而醫院纔賣26.65元。最後,李大娘又返回了大橋分院。

  記者在大橋分院的收費表上看到,檢查費比大醫院至少便宜一半,藥價則更低。很多三甲醫院,藥費收入在總收入的比例達到50%,而大橋分院僅佔20%。

  是什麼原因把藥價定得這麼低?大橋分院藥劑科的專家閆仁成告訴記者,醫院只是在進藥時,就將價格壓至最低,醫院的30多種藥敢和藥店比價格。『來這裡看病的患者以老年居民居多,收費太高,他們承受不起。』

  ——知名專家發揮餘熱。因為有著哈醫大一院的強大後盾,大橋分院的40多位醫生全是正高職稱的退休老專家,他們當年都是在我省醫療界叱詫風雲大牌人物,如有著『B超手』之稱的普外科專家孫甲東教授、原哈醫大眼科醫院院長崔浩等。單說專家資源,就足以令其他社區醫院難以望其項背。

  市民楊女士的女兒患有斜視,一想到去大醫院就犯愁,看門診要排上大半天,找『大手』手術要排號,最關鍵的是收費高。最後,楊女士的女兒選擇了大橋分院。

  ——立院之本一個『惠』字。要考慮到醫院的正常運轉,還要走低價策略並非易事,大橋分院做到了。院長劉洪文教授說,該院立院之本就一個字——『惠』。這個字是醫院上下的共識,如果收費高,主打的社區醫院就變味了,專家也不會答應——他們可不是衝著賺錢來的。

  據了解,省市醫保參保人在此就診可以享受醫保,而且免掛號費,持老年證、低保證、殘疾證也只收1元診察費,各項收費下浮20%。患者如此評價:三甲醫院的技術,低級醫院的收費。

  ——成功實現』雙向轉診』。政府倡導實行大小醫院間的『雙向轉診』,但由於受各方利益保護和缺乏強制措施,具體實施有一定難度。而因為都是『一家人』的關系,大橋分院和哈醫大一院『雙向轉診』早已成為一種常態。遇疑難重癥,專車、專人送往總院。康復和慢性病患者再由總院轉回分院。

  兩年多過去了,現在大橋分院的日門診量在200人左右,其中正陽社區以外的患者就達40%,外地市慕名而來的患者佔10~20%。就診患者越來越多,同時還要保證看病質量,以至於該院不得不規定,掛號時間限制在每天10時,以此控制人數。劉洪文院長說:『你也許不會想到,像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纔會實施限號,我們一個「小」醫院也要如此。少看一個患者,可以為一個患者看得更細致。』

  受政府投入不足,基礎條件薄弱,缺乏社會信任等因素限制,搞好社區醫療面臨的困難很大。我省政協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曾多次建議,依托大醫院辦社區醫院,其可行性就體現在大醫院具有人纔、設備、技術和管理的先天優勢,不僅可以解決社區醫院存在的諸多難題,還能減輕大醫院的接診壓力,實現大小醫院的資源共享,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可以說,大橋分院的成功運行為我省辦好社區醫療提供了借鑒。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