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十八道街附近垃圾成堆
東北網3月12日訊 生活報報道了哈爾濱市將在一個月內消除露天垃圾的消息,市民對這次行動拍手稱快。許多市民打來電話,講述他們身邊的垃圾場。記者走訪後還真嚇了一跳——垃圾場原來真的很多,新樓空地、內河沿岸,甚至小學食堂前都堆上了垃圾。
一號垃圾場 記者魯明 攝
江邊廢棄垃圾場
仍有人來卸垃圾
松花江哈爾濱江畔曾建有道裡程家崗垃圾場和松北松浦垃圾場。去年3月,程家崗垃圾場關閉。位於松花江哈爾濱段北岸、封閉的東江橋西側、松浦國堤內的垃圾場也廢棄了,但至今依然有人偷偷往這裡倒垃圾,漫天飛舞的塑料袋更是順風飄向松花江。8日,記者輾轉來到這處位於松北區松浦鎮松花江村江邊的廢棄垃圾場。
站在松花江村外寫有『松浦堤防』的國堤上,舉目南望,正前方的不遠處就是冰封的松花江,中間超過數萬平方米的灘涂地就是廢棄的原松北垃圾場。走進垃圾場,白色、紅色、黑色的塑料袋有的被風吹起落在高崗上,有的半埋在地下,建築生活垃圾鋪滿腳下。記者在此逗留了近一個小時,發現陸續有兩輛農用車到此傾倒垃圾。
記者了解到,因錯誤選址建在松花江南岸壩外的程家崗垃圾場,曾經讓垃圾場周邊地區有地難種、有魚難養、有水難喝。如今,廢棄在松花江北岸灘涂內的垃圾場,是不是也應該在徹底廢棄之後,或者徹底掩埋現存垃圾,或者盡快全部搬走。否則,江水一旦上漲,污染在所難免。本報首席記者於鴻斌
|
|
|
二號垃圾場 記者王永志 文/攝
興華小學食堂前垃圾堆了三年
『在學校食堂對面有一個垃圾堆,已經好幾年了,每到天氣變暖時,臭烘烘的味道就會飄進學校,這樣的環境讓孩子怎麼生活學習呀?』近日,哈市香坊區興華小學的學生家長向記者反映。
11日,記者來到香坊區永吉街上的興華小學校看到,學校後面的一片空地散落著很多生活垃圾,空氣中彌漫著腐敗的氣味。而垃圾堆最多的地方,距離學校只有十多米遠。負責後勤的吳文影老師告訴記者,原來這裡是一處建築工地,一些工人將垃圾堆在這裡,後來一些居民也將垃圾扔在這裡,時間一長,這裡就成垃圾場,三年來一直無人清理。對此,香坊區安埠街道辦事處王軍主任告訴記者,興華小學校位置處在紅街社區,幾年前老城區改造後整個社區沒有垃圾轉運間,所以很多居民將垃圾扔在空地上。目前,他們正在協調有關部門,在紅街社區內選址建一個垃圾轉運間。
三號垃圾場
一面街鐵路邊全是殘雪垃圾
哈市道裡區一面街,緊鄰濱洲鐵路線。10日,記者從北環路一側爬上鐵路線,只見靠近一面街一側的鐵路線旁豎起了一排藍色的鐵柵欄,鐵柵欄與一面街上護牆之間成了衛生死角。
記者看到,這裡的垃圾可謂豐富:有積存的殘冰污雪堆,有的污雪堆已經成了一個大冰坨,上面覆蓋著塵土和落葉等垃圾。有便溺的垃圾,還有廢塑料袋等生活垃圾。記者沿著鐵路線走了約300米,此處最多的垃圾就是殘冰污雪和落葉。因鐵路處在高處,隨著天氣轉暖和大風天的來臨,融化的雪水和塵土垃圾勢必會流到或刮到地勢低矮的一面街一側。
四號垃圾場
道外新樓盤空地
垃圾堆了百餘平米
10日,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看到許多新樓前的空地都成了大垃圾場。
記者走進南新街、北十八街、太古街、北十七道街等四條街路組成的圍合區域,像進了一個大垃圾場。除了臨太古街一側有一排新蓋的已經入住的樓房和一棟舊樓,空地上到處是隨地丟棄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遠遠望去,遍布裝著垃圾的各色塑料袋。在南新街12號至56號新樓前的空地上,同樣成了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的天下。在標著南二十道街16-1號的新樓前,是一處面積約上百平方米的大垃圾堆,大量建築殘土、混凝土塊和生活垃圾堆成了小山。同樣髒亂的一幕和大垃圾堆還出現在太平大街和化工路一側的空地上,就連已經封閉的東江橋位於江南一側,大量的磚頭瓦塊和工地殘土等建築垃圾被隨意傾倒在街路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