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計劃,完善和落實關閉企業的配套政策措施;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黑龍江省代表齊聲呼吁:黑龍江是資源大省,又是生態大省,節約使用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是歷史賦予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推進可持續發展、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進程中,我們要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一代代持之以恆堅持下去,讓黑土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1.不僅要搞好今天的發展
2007年,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出現雙下降,比上年分別下降了3.14%和4.66%。
談起這了不起的成績,王欣代表十分感慨:『這些進展來之不易,是多方面艱苦努力的結果。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去年5月,對所屬企業佳木斯第二發電廠實施提前關停,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940噸,減少煙塵排放11700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5467噸。』
『一個地方要發展、要領先,最重要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優勢,黑龍江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綠色原生態。豐茂的森林、無垠的草場、寬闊的濕地、浩蕩的界江是大自然留給黑土地的寶貴財富,也是一代又一代龍江人不懈保護的結果,絕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喪失,我們不僅要為今天的發展盡責,更要為明天的發展負責,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換取發展。』王寶良代表動情地說。
『如果生態環境搞壞了,即使經濟發展了,也沒盡到責任。』杜吉明代表提出:『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4%,比發達國家落後20年。從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方面來看,全國每年產生煤矸石1.5億噸,佔工業固體廢棄物總量的40%,全國現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累計堆存30多億噸,不僅佔壓大量土地,而且嚴重污染環境。當務之急是發展循環經濟,對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煤層氣等物資實現綜合利用,從而帶來更大的生態環境效益。』
2.讓政策硬起來
杜吉明代表認為,現在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已進入落實階段,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關鍵是各地、各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讓這些政策真正硬起來,切實落下去。他表示,七臺河要打好『四個硬仗』: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發展循環經濟,把節能減排目標落實到區縣、部門和重點企業,納入全市目標考核體系,對沒有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或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
王欣代表說,節能減排絕不是權宜之計,一定要以法律為准繩,實行法制化管理。同時,節能減排目標的分解也注重科學性,盡快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總量控制方案,既要運用行政手段,也要用好經濟手段。同時,節能減排根本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一定要把推進工業化、現代化與建設生態文明統一起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只要多項措施並重,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3.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
『各級政府加強調控、加大投入的同時,企業也要積極參與,自覺履行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節能減排的過程也是企業效益提昇的過程。』王欣談到,在節能減排的系統工程中,企業要勇於承擔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要轉變觀念,從「要我減排」轉變為「我要減排」。因為從長遠來看,節能減排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企業優化資產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企業采用了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創新的機制推進節能減排,有利於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實現規模與效益的同步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
『要把節能減排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密結合起來。』杜吉明分析說,黑龍江省產業結構重型化的格局不可能快速改變,雖然通過加大技術進步和強化管理使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節能量還是被重型化所抵消。他建議,要轉變思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因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業,節能減排這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服務業每年在GDP當中的比例提高1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就能減排3萬噸。 (本網北京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