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記者 張喜艷 ) 記者從13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召開的職業教育經驗交流會上獲悉,哈爾濱加快城鄉職業教育對接工作,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培養模式。
據介紹,市教育局職成教育處和農村教育處相互配合,組織和搞好全市初中畢業生畢業後的流向調研工作,並在此基礎上抓好2+1,1+2,1+1+1教學模式的改革試點工作,加快城鄉聯合辦學的步伐,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培養模式,優先招收貧困家庭子女半工半讀,保證學生獲得合理薪酬,補貼他們的生活、學習費用。鼓勵職業院校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實現部分學生低費或免費接受職業教育。
城鄉職業教育將以各職教中心學校為龍頭和骨乾,建立縣、(市)鄉(鎮)、村三級實用型、開放式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依托各職業中心學校,統籌安排培訓經費、培訓項目、培訓計劃,把職業中心學校和成人學校辦成人力資源開發、農科教結合項目,引進與開發、科技示范與推廣、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扶貧開發服務的基地;結合『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民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崗位培訓,培養一批科技示范戶、致富帶頭人、農民經濟人;職業教育中心根據農村學生的就業需求和階段性特征,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增強農村學生的就業能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同時,推進全市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實現從計劃培訓到定單式培養的轉變等項工作;結合實際適時指導市區中職學校與外縣(市)職業學校及企業、行業開展聯合辦學,分段合作培養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及中介機構的聯系,開展『定單』培訓,促進畢業生在發達地區就業;鼓勵和扶持民辦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實驗、實習實訓設施,選派優秀技術、管理人員到學校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