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11歲的男孩孫哲(化名)每次想上廁所就得『逃課』回家完成,因為他必須脫光衣服纔能方便——這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陳彥萍接手個案中的一個『典型』的兒童強迫癥案例。記者日前從該門診和市心理學會了解到,哈爾濱市兒童強迫癥患者正呈逐年增加態勢,強迫癥患兒大約佔到做心理治療人群的10%。
記者在走訪哈爾濱市多所中小學校後了解到,在一個小小的上廁所問題上,目前普遍存在學生不在學校上廁所的現象。『有學生肚子疼得受不了,把家長找來,我們纔知道是不及時上廁所給憋壞了』,南崗區一所中學的初二班主任鍾老師說。
心理行為專家陳彥萍告訴記者,在兒童正常發育階段會出現多種強迫表現,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觸東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縫時就不自主地跳過去;上床脫衣服時,總有拍胸捶腿等動作;還包括一些如廁的表現。
『中國是一個強迫癥國家』,市心理學會副會長王超說。據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有25%的人在精神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其中強迫癥幾乎佔到一半。『哈爾濱市的情況也差不多』,王超表示,目前哈爾濱市兒童強迫癥呈群體增長之勢。
據王超講,他們在對市強迫癥兒童調查時發現,患病孩子及其父母大多要強、追求完美、過分注意細節、刻板,有時候家長過分嚴求孩子會造成孩子患強迫癥。『不過父母的情況一旦改觀,孩子自然就好了。』
王超建議,如果發現是強迫癥最好盡早治療:『有些孩子可能真的自然而然就好了,而有些會發生變化。長大之後發展為強迫行為,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患者自己非常痛苦。』王超表示,成人時期的強迫癥如果不治療,又有可能影響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