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長栗戰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活力
2008-03-14 21:08:07 來源:中廣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4日訊 3月13日,北京春光明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兩千多名代表肩負著全國人民的重托,行使自己的權力。百忙之中,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長栗戰書利用會議的間隙,接受中國廣播網『做客中央臺』節目的采訪。今年春節前,栗戰書高票當選黑龍江省省長。此前,他作為黑龍江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對黑龍江省3467戶地方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以及富餘人員安置等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顯然,他對前一時期黑龍江省國企改革的脈絡十分清楚,因而談起這方面的情況如數家珍。下文為本次『做客中央臺』節目錄音摘選。

  主持人:栗省長,非常感謝您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央臺的專訪。我們都知道,近五年來中央實施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而國有企業改革又是振興的關鍵。談談您的理解,為何國企改革對振興戰略如此關鍵?

  栗戰書:正如你所說,國有企業改革這個詞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陌生。因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圍繞著國有企業改革,國家出臺了大量政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非常大,有很多人的工作、生活因此有了明顯改變,也有很多人就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親歷者,所以大家熟知這個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國有企業改革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意義、改革的目標任務等,可能就不是人人都能說得清楚的。所以加強對改革的宣傳,贏得人們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意義十分重大。

  中央在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中,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關鍵和前提』。所謂『關鍵』,就是影響全局必須徹底解決的問題,沒有回旋餘地;所謂『前提』,就是在工作部署中必須率先解決的問題。中央之所以如此突出強調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性,就是要使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發展,建立在一個新的體制機制基礎之上,國有企業能夠適應市場競爭環境,不再走過去的老路,不再出現老問題。這就好比是一場足球比賽,參賽必須派足球隊上場,如果派籃球隊上場就必輸無疑。

  老工業基地振興提出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體制留下的國有經濟『大一統』局面,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從根本上解決國有經濟活力不強的問題,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奠定體制基礎。這一改革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上是空前的,是帶有決定性、根本性的措施。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直接觸及了產權,使所有制形式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質的突破。

  主持人:您談到,要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理解,就是改變『國有企業完全姓國』的所有制形式。可能這些對一些普通聽眾來說可能還是不太容易理解,那麼您能不能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分析一下:這種深層次的國有企業改革為什麼非改不可?

  栗戰書:好。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問題的存在,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由那個時期我們國家的經濟制度所決定,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國家嚴格的計劃控制之下進行的。國有企業更是這樣,生產、銷售要按國家計劃執行;企業用工由國家安排,沒有自主權;更嚴重的是有很多企業承擔了大量的辦社會職能,吃掉了企業的利潤,形成大量的債務負擔。理論界給國有企業總結的主要困難叫『三座大山』。

  一是冗員。過去國有企業職工的身份是固定不變的,企業沒有權力根據經營情況裁減富餘人員。經營好的時候可以招工,但經營不善的時候不能解僱。這就造成國有企業人員大量富餘問題。根據黑龍江省國有企業改制的一般情況看,國有企業職工富餘量大體在三分之二左右。

  二是債務。債務的形成有幾種情況。有的是由政府撥款改成貸款直接形成的債務;有的是國家保困難企業職工工資,協調銀行給企業的貸款;有的是企業經營中相互拖欠形成的呆死帳;還有的是企業欠發的大量的職工工資。改制以前,黑龍江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80%,大量的企業資不抵債。

  三是辦社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職能,辦了大量的學校、幼兒園、醫院等等,甚至還有的辦公檢法,行使國家機關職能。這些費用全部由企業負擔,造成了沈重負擔。

  實際上,『三座大山』的後面還存在著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國有經濟布局不和理,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不完善。在經濟布局上:國有經濟在改制前布局戰線過長,大量地存在於一般性競爭領域。由於難於管理,效率低下,無法與民營經濟、外資企業在競爭中抗衡。所以老工業基地要振興,就必須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讓國有經濟從一般性競爭領域中撤出來,向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讓更活躍、更有生命力的其他經濟進入。在經營機制上:過去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出資人不到位,管理混亂,無法適應市場競爭需要。通過改革,要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管理,使企業有一個健康發展的機制。

  主持人: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具體到職工的安置還有社會職能的剝離這些方面,改革要從那方面去入手。

  栗戰書:其實具體到每一個企業,改革的思路都是不完全一樣的,但總體上來講,國有企業改革總的目標就是通過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國有企業的產權多元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比如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確實沒有能力救活企業,也沒有生存空間,對這樣的國有企業我們就實施破產、重組或者是租賃、出讓。對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我們實行股份制改造,就是把它過去國有一股獨大改造成為有的是國有控股的,有的是國有參股的多元化產權的企業,對一些重要的,特別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的一些行業我們實行國有和國有控股,同時對優勢的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這樣就使國有企業逐步實現了產權的多元化。

  對國有和國有控股的企業還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這樣真正的把企業做成為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經營主體,在具體操作上我們省有以下這麼幾個方面,我認為我們推進的還是比較好,而且見到了成效。

  一個就是在改革當中一定要妥善的安置職工,對國有企業職工的身份進行變革,給予適當的補償,有的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使他成為企業可用也可以退的社會人員,與此同時我們在社會全面建立了基本生活醫療保險失業就業再就業的保障體系,即使這個國有企業職工下崗了,他的基本生活都可以得到保障了。

  二我們處置企業多年來積累的歷史債務,這個要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一些債務和解的政策,大量的剝離國有企業的債務,盤活呆滯的國有資產,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

三剝離辦社會的職能。將企業辦的學校、醫院、幼兒園這些單位能夠推向社會的自我發展的,就把它們推向社會。有的該由政府接收就由政府來接收,使企業能夠完全的擺脫沈重的辦社會職能的負擔。
栗戰書省長與『做客中央臺』采訪記者合影

  

  主持人:也就是通過這個讓企業活力增強,一身輕。

  栗戰書: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第四個還要引進略投資者,特別是改制後的企業,然後通過公開公正的程序對市場進行招標、招商,引入有實力、願意做強做大的產業投資者,實現產權結構的多元化。實際上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同時也是出資人能夠真正得到位,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為種種的原因形成的有一些企業長期停產,扭虧無望,對這樣的劣勢企業我們按照國家的政策實施破產,破產以後的職工有的進入了其他的國有企業,有的到了社會上自謀職業,到民營企業去工作。還有一些一時找不到工作的,下崗的失業就進入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主持人:剛纔其實你也說到社會保障網絡的問題,我們記者采訪了一些黑龍江國企的員工,他們所在的企業也在經歷這樣的改革,一個企業職工所在的企業經歷改革面臨的出路是什麼呢?還是關注的是職工的權益得到合法的維護和保障,借助他們的問題你可以說一說對於職工社會網絡保障問題的建設是如何考慮?

  栗戰書:其實這也是我們黨和政府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過程當中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在推進企業改革當中始終是把職工的利益擺在首位,不僅要保障職工的經濟利益,同時也要保障職工的知情權,表決權和其他的政治利益。一個國有企業職工在改制當中我認為有三條出路,一個是由於他的年紀、能力,以及他的專業等等都還比較合適,他就可能被新入主的企業繼續留用。另外一些成為下崗的職工,走上社會保障的渠道,領取失業保險金,同時政府還要對他們進行再就業的培訓,給他們積極的尋找就業門路,爭取能夠重新上崗。第三種就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企業職工發揮自己的特長,自主創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從我們黑龍江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況來看,廣大職工覺悟還是高的,對改革也是非常支持的,也是能夠客觀的面對改革當中他們所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果沒有廣大職工的支持黑龍江的國有企業也是不會成功的。

  主持人:國有企業的改革,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騰飛需要我們這些廣大職工大力的支持和協作,從您的這番懇切的談話能夠聽得出你心中所包含的這樣一份謝意。因為沒有他們的這些犧牲不會有今天乃至今後改制的成功。

  改革開放3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黑龍江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中把職工的利益擺在首位,改制企業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就業和再就業渠道也得到了拓展。

  主持人:栗省長我們剛纔介紹了不少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思路,通過老工業基地振興以來的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那些方面的進展是聽眾朋友很關心的。像我們中國廣播網開設的專欄你問我答,很多網友向您提問或者是建言,其中向雪花飛過期待春天這幾位網友都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就是想知道這項工作進展到哪一步了。

  栗戰書:雪花飛過期待春天確實是這樣,通過國有企業的改革我覺得雪花已經飄過去了,陽光明媚的春天已經到了,黑龍江的國有企業改革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以後都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具體來講在以下這麼一些方面成效是非常突出非常明顯的。

  一個就是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全省應該改制的國有企業我們統計是3467戶,我們在過去三年當中集中實施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三年攻堅戰,這場戰役打勝了。現在除了極個別的企業還沒有收尾以外,其他的企業都已經完成了產權制度的改革。經過產權制度改革黑龍江地方工業出現了三降三昇的好局面。

  主持人:三降三昇?

  栗戰書:對,三降就是地方國有企業的戶數佔全省工業企業的戶數比重過去很高,現在佔到了39.8%,因為地方國有工業企業職工人數過去是93萬多人,將近百萬人,現在減少到54萬人,也降下來了。地方國有工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也下降了。三昇就是國有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了,實現的利潤過去是虧損的,現在已經扭虧為盈大幅度的增長,國有企業的職工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大概在改制以前黑龍江地方工業企業職工平均收入月工資也就是六、七百塊錢,現在全省平均下來月工資到了一千二、甚至一千三、四,大幅度的提高,實現了三降三昇。

  第二個方面我們省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一個是出現了一批強勢的企業,我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說哈爾濱啤酒,這是很有名的,將近百年的歷史了。哈爾濱啤酒廠把產權出讓,出讓給世界最大的啤酒商,就是美國的IB公司,他年生產啤酒的能力現在達到了150萬噸,全國排名過去是第十位,現在上昇到第四位。還有哈量集團,就是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他那是並購了德國很有名的凱獅公司(音),為東北三省第一家裝備制造業實施境外並購開了先河,並購以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大大的提高,這個企業產品以及銷售收入等等都已經達到了國際同行業的領先水平。

  其次是集團化的重組也邁出新的步伐,比如說我們省有四個重點煤礦,經過資源和資產的整合,地方國有大型的集團形成了,我們龍煤集團,他資產和銷售收入雙雙超過了100億。

  第三個方面制約企業發展的歷史包袱得到了有效的處置,黑龍江省債券銀行在國有企業改制當中剝離了國有企業債務688億元,我們國家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的債務493億元,全省大概有將近200多億的呆滯資產被盤活了,將近有3000戶國有企業卸掉了企業的運營包袱,順利的實現了企業的改組和改制。在改制當中企業職工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全省在國企改革當中完成了社保並軌試點工作,大概有183萬人實現了社保並軌,就是由過去領取基本生活費現在轉入失業保險,大部分的改制企業職工都接續了社保,有124萬人接續了養老保險,有24萬多人接續了醫療保險關系,還有31萬人接續了失業保險關系,這樣就拓寬了就業和再就業的渠道。根據我們掌握的一些情況,比如說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這幾個改制任務非常繁重的市,他們有將近50萬下崗職工都實現了再就業,所以企業的職工對改革是滿意的,他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社會也是穩定的。

  主持人:能夠體會到你說這些數字時候的信心所在。

  栗戰書:國有企業改革一方面增加了國有經濟發展的活力,同時它也促進了整個經濟的發展,也給國有企業職工和社會帶來了利益。

  從我們省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況來看,通過改革以後企業的總體效益,經濟效益是非常明顯的,去年和改革以前相比黑龍江大概地方規模以上的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的利稅都分別增長了1倍和1.3倍。通過國有企業的改制也拉動了招商引資和大項目的建設。我們是以國有企業為載體進行招商引資,全省引進了戰略投資者110多個,也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的一些企業,大概500強企業有十六、七家,引入的資金是107億,其中引入外資43億,所以我們現在黑龍江國有企業改制以後,通過改制後的國有企業為載體進行招商引資,現在已經培育了投資在一億元以上大項目51個,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改革以後國有資本從非競爭性的行業或者領域大量退出,這樣就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騰出了大量的空間,省內外一共有1140多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我們省870多戶地方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改制,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在國企改革當中像國有企業注入了64億的資金,盤活了120多億的資產,安置了94000多職工,現在黑龍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也非常快。去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的收入以及它的GDP都佔到整個我們省全部經濟的38%以上,比過去提高了七、八個百分點,國有企業的改革我覺得是拉動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主持人:這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關系,您用這些數字還有這麼多鮮活的例子向我們描繪了國有企業改革,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幅圖景,在這裡也共同祝福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目標早日實現,也祝您工作順利,謝謝栗省長今天做客中央臺。

  栗戰書:謝謝。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