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市公共文化服務提昇 市民文化消費熱情高
2008-03-17 11:14:0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7日訊 4家省級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龍江講壇、哈爾濱講壇走出圖書館辦講座;話劇演出每周增加至四場;每個月至少有10部電影大片上映……公益性文化產品不斷供給,文化市場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文化產品之豐富,像一桌秀色可餐的『滿漢全席』,擺在市民面前令其趨之若鶩。自去年以來,哈爾濱文化市場呈現『產銷兩旺』。

  據市城調隊對哈爾濱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去年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1379.97元,同比增長15.2%,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4.9%。『中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正在告別以吃穿為主的生存型,開始逐步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費,已成為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專家所言,文化生活的豐富讓市民享受並受益匪淺。徜徉於精神世界中,多少市民感嘆,不記得還有什麼時候,文化生活這樣絢爛多彩過;多少年沒有過了,可以這樣多選擇地感受文化生活的真實。

  上篇:公共文化資源市民共享

  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是我們身邊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在網絡、電視等媒體的衝擊下,不少市民曾將它們忽視。如今,向市民提供優質文化服務的意識日漸滲透到各文化場館中,博物館免費開放、圖書館公益性服務項目豐富多彩,讓市民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的陽光。

  四家開放博物館 四萬市民先參觀

  博物館免費開放,這是自去年啟動新一輪全民閱讀活動後,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又一次豐富和擴大。2月21日哈爾濱市4家省級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當天省博物館共接待參觀者兩千餘人,東北烈士紀念館、省民族博物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也分別接待數百人。較之以往未免費開館時前來參觀的人數,驟然間呈現出『井噴』之勢。此後,市民更是踴躍參觀,至目前,4家文化場館已累計接待觀眾近4萬人次。以省博物館為例,日接待量最高峰時達到了4000多人次,而未開放前日接待量最多時也就400多人次。目前,4家博物館已開始每天限量參觀。

  參觀者中,有學生、老人、幼童,也有中青年。認真觀看的眼睛裡,不時閃過驚喜、好奇和滿足。在省博物館,市民看到了中國第一具較完整的、高1.82米、長3.67米的猛?象化石;看到了距今800多年前金齊國王及其王妃的石棺;看到了重達7斤的古代將士的『防彈衣』。在東北烈士紀念館,市民通過景觀復原、大屏幕顯示等現代手段,看到了當年抗聯戰士奮勇抗敵寧死不屈的悲壯場面;看到了全國最大的楊靖宇銅塑雕像;看到了具有80年歷史、國內保留最完好的一輛20世紀初由國外進口的電車。在省民族博物館,市民看到了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制作的魚皮衣;看到了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的建築群;看到了東北地區建築規制最全、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孔廟。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市民看到了毛主席的『五大題詞』,感受到了領袖艱苦朴素的生活作風,也欣賞到了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古典主義建築……市民的生活為之豐富,精神為之愉悅。

  學者說,免費開放博物館引來觀者如雲,表明了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追求有渴望,也體現了國家制定的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規定是深得人心的,是讓改革開放成果與民眾同享的有力舉措,也是更好地保障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件大好事。

  市民說,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讓大家有了親近歷史文化的契機,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開始,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開始。

  兩個公益性講壇 四萬餘市民聽講

  剛聽過了龍江講壇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講座《莊子看人生》的市民小張,在家又細看了兩天講座的記錄,現在,他根據22日要開講的《韓非子的理性精神與〈亮劍〉人格》,正在看相關書箱。他說,他對中國哲學非常感興趣,多虧省圖書館提供了這樣的講座,讓他有機會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龍江講壇22日就講第60期了。如今開辦整兩年了,它的出現填補了黑龍江省大型公益性科普講座的空白,不但讓黑龍江省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第一次有了面向社會、面向大眾定期宣講的陣地和舞臺,也讓市民多了一個可共享的公共文化產品。如今,龍江講壇的講座不但已形成系列,還走進農村、基層、高校、社區和軍營舉辦了20多場講座,直接聽眾總計已達2萬多人。聽眾從最初的組織來的,到自發來的,再到350個座位的報告廳從上座率80%,再到座無虛席後另加的200個活動座椅全部坐滿,一步步印證了這個公益性講壇的日漸成熟。為了掌握聽講人數,省圖書館在每期講座預告後都會免費發票。有時兩三天內竟能發出800餘張票,發票得提前結束。

  龍江講壇聽眾踴躍,聲名遠播,知名學者也願意到這裡來講上一堂。去年,就特邀了《百家講壇》的嘉賓學者、清史專家閻崇年。哈爾濱市兩名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過的隋麗娟教授、張望朝調研員都在龍江講壇講過。

  主辦人介紹,龍江講壇能夠逐步走向成熟和建立起公益性服務的文化品牌,廣大聽眾的支持和擁護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每場講座熱情好學的聽眾都讓我們十分感動,有一些聽眾年紀很大,有一些聽眾路途很遠,但是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們都提前趕到會場,認認真真聽課、記筆記。許多次在座無虛席的報告廳內,聽眾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堅持站著聽完。每場報告結束後,掌聲經久不息,聽眾戀戀不捨,把主講老師圍在中間,請教問題,索要簽名,合影留念,場面十分感人。

  在哈爾濱講壇,有著同樣火爆的場面,兩個公益性講壇,已經讓4萬餘市民從中受益。

  此時,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場館也在其他方面努力為市民提供公平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務。市圖書館為了縮短來館讀者查找閱讀書目的時間,圖書館閱覽室全部以專架的形式開放。許多讀者每天跟上班似的,在閱覽室從開館坐到閉館,讀者流通人次平均每月增長9.5%。自去年起,市圖還開始有計劃地在居民社區開辦分館,目前共建分館8個,圖書室2個,各分館已實現圖書借閱通借通還。總分館制的建立,使服務陣地布局分散化、小型化、網絡化,延伸了圖書服務,方便了市民借閱,今年還將新建8個圖書分館。

  下篇:多彩文化產品拉動消費昇溫

  根據市城調隊對哈爾濱市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去年哈爾濱市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1379.97元,同比增長15.2%,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4.9%。據調查,隨著哈爾濱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居民消費結構中用於文化教育消費的部分越來越大,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市民文化消費發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估計。去年哈爾濱市市直劇團演出1970場,上映新電影140餘部……文化消費還直接影響到了市民的觀念,以前過年過節往往只是大吃大喝,現在很多家庭則選擇了在除夕夜去聽新年音樂會,在絲竹管弦中迎接新年。新年以後,市民更是忙著買書充電,一些書店近一個月圖書銷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長20%。

  聽戲可隨意選擇

  12日起,市話劇院增加了周三晚場小劇場話劇的演出。這是繼春節期間增加親子場話劇演出後話劇演出市場的又一次豐富。從一年半以前,小劇場話劇每周五、周六定期上演,到如今,增加了周日下午場和周三晚場,下半年還將增加周二、周四場,今年市話劇院的演出將增至每周5場。市話劇院還有個目標,至明年,如影院一樣,不同劇目同一時間分廳上演,想看哪場,市民隨意選擇。

  話劇市場的繁榮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劇場演出不斷增加場次,月月有新劇登上舞臺,年年有劇目獲國家級獎項。多年沒走進話劇劇場的中老年市民、以前從未看過話劇的青少年觀眾,從看第一場起就沈迷其中,成為看話劇可享受優惠票價的會員,目前話劇院的會員增至1600餘人。看場話劇,正被越來越多市民當做兼具藝術魅力和時尚元素的周末休閑活動。春節期間,一些場次的話劇門票提前一天就已售罄,新推出的兒童可以與演員互動的親子場話劇場場爆滿。一位剛看過話劇的市民感嘆:『每周演出的小劇場話劇,使我們感覺到了一種文化氛圍。』一些市民更是直抒感受:文化名城需要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對精神文化消費熱情高漲的市民也需要各種優質演出。目前,省京劇院堅持每個休息日固定在莫斯科演藝廣場演出『每周一戲』,市歌劇院、哈爾濱音樂廳也從去年起聯手推出周末音樂會,哈爾濱歌劇院創新交響樂演出理念,轉變經營方式和演出形式,使交響樂成為『可視』音樂,內容上以電影音樂為主,輔之以愛情音樂,形式上首次引入多媒體,使電影音樂和畫面完美結合,創造性地將交響樂通過可視畫面呈現出來,使交響樂通俗易懂,實現了與觀眾溝通的目的。去年歌劇院創作的大型歌劇《八女投江》演出154場、哈爾濱京劇及評劇院演出306場、市曲藝團專場演出209場。市民反映良好,今年,演出場次將有所增加,並計劃開闢小劇場旅游專項演出。

  讀書成樂趣習慣

  午休時間走進哈爾濱市各大書店,感受到一股濃厚的閱讀氛圍。書店內的休閑座椅坐無虛席,一些長時間在書店閱讀的讀者自帶食品,或坐在地上,或站在書架邊,盡享閱讀的休閑時光。

  業內人士介紹,2006年開始購買圖書的市民數量明顯增加。一些書店擴充、裝修了店面,增加了圖書種類,以方便市民選購。新華書店南崗分店有關人士介紹,去年該店圖書銷售量比上年增加了10%。市民對社科類、生活、少兒類等圖書非法感興趣,書店特增加圖書品種,目前已有20萬種。春節以後,市民更是忙著買書學習充電,或是作為閑暇時的享受,近一個月內的圖書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讀者數量,該書店計劃今年將原有的5層銷售區擴充至6層,並將原有的單向扶梯改為雙向。

  市民購書讀書熱情的高漲,還有其他數據可以印證。在年初的『第12屆國際冰雪節圖書博覽會』上,銷售額、客流量均創歷史新高。由哈爾濱出版社等四家黑龍江省出版單位單獨設立的龍版新書專櫃甚至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排隊場面。

  書店盡可能提供更多種類的圖書,提供更好的購書環境,更吸引市民常常光顧書店。在閱讀的享受中,市民漸漸感到,讀書是修身養性,改善自己,提昇自己的重要途徑。一些市民養成了工作再忙也每天擠出一些時間心平氣和地來讀書的習慣,不但可以平和緊張的心態,也能夠積聚自身的內在能量,讓自己與世界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看片是享受環境

  休閑文化消費場所數量增加,從哈爾濱市的電影院發展也可見一斑。3年前,當萬達國際影城出現在哈爾濱市後,華臣影城、新東北影城、金安天馬影城等現代化的影院也紛紛出現,市民看電影的選擇餘地增多,以前只在電視中見到的電影超市現在就真真實實地在身邊,吸引著市民走進觀賞。『以前看電影只是打發時光豐富業餘生活,現在市民是來享受電影』,業內人士說:『哈爾濱市觀眾電影消費理念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萬達國際影城是哈爾濱市第一個現代化的多廳影城,座位的間距、後排與前排間的高度差、足夠面積的休閑區、一定質量的服務等都讓市民感受到了影片以外的享受。萬達影城每月都有10餘部新片上映,一年共上映140—150部電影,除商業片外,還上映英文原版電影、文藝片等。觀眾構成也比較復雜,一年儲值1600元的鑽石卡甚至成為禮品,被市民購買後贈送親朋。去年,萬達影城中央大街店的觀眾達到了80萬人次。據該影城相關人士預測,今年新開業的衡山店,按現在的觀眾數量,年底觀眾總數可達到60萬人次。

  哈爾濱市一些場次的電影最高票價達到90元,但仍有觀眾願意買票觀看,並成為一些家庭新的休閑度假方式。可見文化消費已在市民心中佔一定的位置。市城調隊調查中發現,目前,市民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以及居民消費逐步向重視生活質量轉變,文化消費必將不斷昇溫,已成為拉動消費需求增長的新亮點。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