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7日訊 作為市政府『早餐工程』的綠山川早餐亭,由於不合冰城市民的飲食習慣,加之運營成本過高,而在冰城『觸冰』。那麼,哈爾濱市的早餐市場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模式,政府又應該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對此,專家指出,面對冰城並不十分龐大的早餐消費人群,與其大張旗鼓的搞規模化早餐工程,不如對現有小早餐攤點進行整合。
記者在對哈市早餐市場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哈爾濱市的早餐市場基本都是小吃店和流動攤點,由於缺乏有效管理,因而比較混亂。無證無照經營、衛生狀況差、露天加工銷售、洗菜洗碗水循環使用、餐具不消毒、進貨渠道無保障、原材料來路不明等問題普遍。人們呼喚一種營養衛生、方便快捷的早餐。
面對這種情況,前些年,哈市的一些餐飲企業相繼推出了自助早餐服務,但由於每人每次需花費10元以上的價格,這對於習慣早餐吃得比較簡單且消費不高的百姓來說難以接受,因此運行不久便偃旗息鼓。曾經營過餐飲生意的於先生,起初十分看好早餐市場,但試營一段時間後便放棄了。於先生告訴記者,早餐市場看起來蛋糕很大,但其實利潤很薄。飯店開設早餐,雖然看起來只是提前營業幾個小時,但是這幾個小時裡水、電、煤氣的費用以及員工的工資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早餐菜品利潤微薄,如一個包子、一個雞蛋就賺幾分錢,而正餐一桌酒席光是酒水費有時就可以超過一天早餐的全部收入。『忙活一個早晨,不如白天賣一桌酒席。』於先生如是說。
對於哈爾濱市早餐市場的現狀,黑龍江餐飲協會秘書長任家常分析指出,由於哈市冷天較多,大家更習慣在家自己制作早餐或者將早餐買回家來吃。早餐工程投入大、成本高,買賬的人卻不多,經營者盈利少,自然市場就不會十分紅火。
哈爾濱市商業大學旅游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政府與其下大力氣支持企業搞早餐工程,不如對現有的小早餐攤點進行資源整合。加強對小攤點的管理,使其規范經營,衛生達標,將會更好地滿足市民想吃安全、放心早餐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對小攤點的經營業者開展免費培訓,增強經營者的衛生安全法律意識。經濟學專家申艾勒同時指出,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作為無形的手就是靠政策、法規等手段彌補市場機制這只有形的手存在的盲目性等缺陷。在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任何貿然用行政權乾預市場的行為都必然傷及市場經濟本身,換來的是市場自發性的報復。綠山川早餐工程失敗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對於哈市的早餐市場,要想盤活,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對現有小早餐攤點資源的整合。讓經營者盈利,讓消費者滿意,這纔是早餐市場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