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電 2004年10月,作為『早餐工程』的綠山川早餐亭高調亮相,然而,只經營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難以為繼。目前,這些早餐亭大多都已關門或轉項
1、曇花一現的『早餐工程』
2004年10月,在哈爾濱市政府部門的牽頭下,哈爾濱綠山川配餐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早餐工程』——全市共設立100個早餐攤點。早餐攤點統一標識、統一加工、統一配送。規范化的早餐亭,讓人眼前一亮。開業之初,百姓叫好,企業信心十足。然而,開業不到半年,部分早餐亭已大門緊鎖,營業中的早餐亭也是人氣不旺,一些早餐亭開始經營起其他商品。如今,四年時間過去了,記者在對這些早餐亭走訪時發現,很多都已關門歇業,只有處於繁華地段的少數幾個餐亭靠售其他商品還在維持經營。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電表廠到服裝城路段,四個早餐亭中兩個都已關門。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買賣街、工廠街等路段的早餐亭門窗緊鎖。在道裡區撫順街、河松街、哈藥路等處,記者看到了同樣的情況,有些早餐亭上還寫著招商電話。而還在營業的早餐亭則銷售起鞋墊、栗子等商品,一些早餐亭還開設了公用電話。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友誼路兒童醫院門前的綠山川早餐亭賣起飲料、餅乾、烤腸還有兒童玩具等商品。早餐亭櫥窗旁的『政府早餐工程』六個字還依稀可見。
位於道裡區買賣街上的一家綠山川早餐亭門窗緊閉,沒有營業。
據了解,在早餐工程啟動之初,曾有人做過統計,哈市僅城區就有常住人口近400萬人,按保守估計,每天有10%的人在外吃早餐,每人消費2元錢,早餐市場年銷售額將達到3億元,如果有50%的人在外吃早餐,銷售額將達到15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曾經紅火一時的早餐亭為何會處境尷尬呢?
2、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早餐亭遭業主放棄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宣慶街上的早餐亭業主告訴記者,當初從綠山川配餐有限公司了解到,哈爾濱市政府放心早餐工程早餐商亭是由該公司投資建設。早餐亭個人租賃,自負盈虧。公司統一配餐,統一管理,就投資租了一間早餐亭。剛開始,每天早上僅銷售早餐的營業額就能達到300多元。但由於早餐食品品種單一,而且沒有就餐空間,來買早餐的顧客越來越少,生意慘淡。
位於南崗區學府路服裝城路段一家綠山川早餐亭業主無奈地說:『現在每天也就能賣出五、六份粥。』據這名業主介紹,銷售早餐的利潤很低。承包早餐亭的費用為一年1萬多塊錢,加上電費、取暖費,平均一天30元左右。早餐的利潤只有15%。拿1元錢一份的粥來講,賣出一份只能賺1角5分錢,也就是說一天要賣出200份粥,纔能掙出早餐亭的經營費用,而現在每天通常只能賣出五、六份。『與地攤早餐比投入要大許多。路邊早餐點隨便在街邊支個爐子,就可以炸油條蒸包子,成本很低。而早餐亭僅租金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據這名業主介紹,很多業主都是由於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而放棄經營的。由於他的商亭位置還不錯,所以每天還能靠賣飲料、面巾紙、經營公用電話賺點錢。
3、不合飲食習慣市民不買賬
市民宋女士告訴記者,剛開始時感覺這裡出售的食品衛生、安全,因此經常購買。但是,這裡的早餐只是包子、粥等食品,口味比較單一,沒有選擇的空間,因此她就不再購買了。『綠山川早餐工程不適合我們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市民王先生如是說。『北方冷天較多,所以我們更習慣在溫暖的室內吃早餐,但是綠山川早餐亭布點不僅離家遠,而且也沒有坐著吃飯的地方。尤其是冬季,早餐大都是涼的,根本沒法吃。價格都差不多,我寧願在家樓下的小早餐店喝熱乎的豆漿,吃剛出鍋的油條。』
4、早餐供應該由市場選擇
黑龍江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所邢明認為,政府牽頭給百姓搞放心早餐工程,初衷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好的。早餐工程建立起來了,可是,誰能保證400萬人口中10%或50%外出就餐的人群,都會在『早餐工程』的餐亭裡吃早餐呢?企業可以借助政府的權力來實行市場壟斷,但卻無法指定市民必須到哪裡吃早餐。市民不買賬,早餐亭關門歇業也就理所當然。
黑龍江餐飲協會秘書長任家常說:『綠山川早餐工程之所以得不到市民的青睞,與其不符合北方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任家常說,百姓解決早餐無非三個途徑,一是外出用餐,二是買回家來吃,三是自己在家做早餐。對於南方人來講,他們有外出吃早餐的習慣。在南方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市民手拿早餐邊走邊吃的場景。而在北方,由於冷天較多,市民外出就餐時,首先就需要有一個溫暖的就餐環境。就算買回家吃,也需要購買熱乎的早餐,圖的就是省事、方便。綠山川早餐亭無法提供就餐場所,市民買到手的食品是涼的,還得回家加熱,因此,經營不下去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