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側記
2008-03-18 11:20: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 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北京3月18日訊 題:走在春天的大道上……——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側記

  東北網記者  曹 曦

        垂柳吐新綠,春桃綻花蕾。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18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歷時13天半,圓滿完成各項日程,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宣布勝利閉幕。
代表在大會堂前合影
采訪的境外媒體記者

  

  上午8時5分,黑龍江省代表團乘車從駐地出發。一路上,伴隨著接踵的車輛、人流,代表和工作人員的心情同樣激動、莊嚴、向往。

  『這是十幾次參加人大會議了,可今天的心情和以前不一樣。』坐在車裡的一位老記者感慨地說。

  『那是為什麼呢?』旁邊有人插言。

  『因為換屆,因為奧運。』

  『是關注,是重托,是責任。』一位從事人大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一語道破『玄機』。

  難忘記憶。

  車隊在寬闊的大道上穩穩前行。高高的樓宇,閃過的橋梁,是風景,更是發展的見證。

  建於1959年的人民大會堂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也是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群眾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

  大會堂正對天安門廣場,正門頂上鑲嵌著國徽,12根25米高的大理石門柱氣宇軒昂。

  今天,39級大臺階前,鏡頭、話筒、采訪機綿延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世界在關注中國。

  十多天來,出席大會的我省代表聽報告、議報告,暢敘成就,展望未來,出謀劃策,共商大計。

  此時此刻,千言萬語仍然在心頭:

劉清泉代表接受記者采訪
尚慶蓮代表接受記者采訪
孫桂華代表接受記者采訪

  『今年的兩會有著特別的含義:這是十七大召開後第一個兩會;是奧運會之前召開的兩會;是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召開的兩會;是在遭遇並抗擊冰雪凍災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召開的兩會……』

  『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各界對今年兩會的關注與期待更超既往。』

  『只爭朝夕為國是,一字一句總關情。剛剛過去的日子,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肩負各族人民的重托,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權,圓滿完成各項議程。』

  ……

  難忘掌聲。

  梳理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規劃未來。來自黑土地上的102名全國人大代表承載著全省3800萬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全力以赴,議國是,謀未來。把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融入盛會的每一天,融入每一個議政環節,提交了230多條建議、議案。

  此時此刻,凝聚了黑龍江人民的期待與希望:

  『大會給我們鼓足了乾勁,描繪了藍圖,布置了任務。我會更加珍惜連任代表的身份,努力將藍圖化作行動,繼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作為地方政府的負責人,一定要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動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松勁,解決民生問題下苦功,把大會的精神貫穿在具體的行動中。』

  『今天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將帶著神聖的使命,回到各自的崗位上去,為我省的又快又好發展勤奮工作,為我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這是我們的新起點,新壓力,新職責,新願望。

  凝聚著13億人民意志的這一時刻,讓世界矚目,讓世界喝彩。

  民心、民意、民智匯成的春風,將吹遍大江南北。

  難忘激情。

  這個春天,我們充滿信心,插上希望與夢想的翅膀……

  這個春天,我們步履堅定,走在灑滿陽光的大道上……

  記者手記:這個春天不是一瞬間

  『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兒時的歌謠已不在嘴邊念叨,可是對北京、對天安門的向往卻一直伴隨著自己度過了半生的時光。

        已記不得是第幾次來北京了。不知道什麼時候纔能到天安門廣場親眼見到昇國旗,每一次來不是匆匆就是忙碌。來時總有要去看一看的決然,臨走的時候只剩『下次還有機會再來』的自我安慰。

  就是對『下次還有機會』的惦念,讓我對北京總有一種牽掛,難以割捨。

  也許,缺憾的纔是完美的。未了的心願,讓我會一次次的努力去實現。這就是寄托,是希望。

  因為全國兩會,每年的三月都要在北京做半個多月的停留。每年駐地的不同,去會場的路線也不同,一路的樓,橋,車,人,變換的是流轉的風景,不變的是心底的使命。

  人民大會堂傳出的43次掌聲是喝彩,是心聲……

  黑土地上3800萬人民的聲音是期待,是真情……

  會議結束了。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還在眼前,劈裡啪啦的鍵盤聲還在耳邊。

  一個人離開。衝入雲層,喜歡飛機騰空而起的剎那。

  『結束是為了新的開始,離開是為了下一次的再來。』

  即使沒有掌聲,真心付出也精彩。回家的路其實並不遠。

  2008年,被世界期待的奧運年。這個春天不是一瞬間。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