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訊 『這姑娘的條件不錯,老伴快過來看看。』每周六下午兩點,市民孟大媽就和老伴兒到南崗區果戈裡大街與革新街交叉口的『代子相親廣場』為兒子選媳婦。『代子相親廣場』是家長自發組織的免費征婚鵲橋活動,舉辦了近百次,已經促成70多樁良緣。『張榜』自報家底
掛牌『代子征婚』 3月15日下午兩點,記者來到『代子相親』活動廣場,家長自制的征婚紙卡,掛滿場地四周的欄杆。卡片上面寫著征婚子女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學歷、工作、國籍、家庭狀況、求偶要求和聯系電話等;有的還將『家有住房』和父母的職業、收入、職稱等寫在上面。雖然家長們被大風吹得睜不開眼睛,他們卻認真地翻看著一張張征婚簡介,不時地用小本子記下對方的條件、聯系電話等,有的家長乾脆拿著數碼相機,拍下可心的征婚簡介,還有一些家長為了引人注目,在胸前掛著征婚的牌子,不停地來回游走。
好青年也難結良緣
在一張征婚簡介前,家住在江北、55歲的劉大哥對一位家長說:『這是我女兒的介紹,你看看跟你兒子合不合適?』『你女兒都三十了,還是大學老師,怎麼嫁不出去呢?』劉大哥無奈地講述了女兒嫁不出去的煩惱。劉大哥的女兒大學畢業時談過一次戀愛,但是劉大哥覺得男方的工作、家庭背景、社會條件都趕不上自己的女兒,逼著女兒跟男友分手了。這幾年,有人給女兒介紹對象,但都達不到劉大哥的要求,一轉眼女兒到了而立之年。上個月,劉大哥聽說南崗區果戈裡大街有一個『代子相親』征婚大集,他專程趕來,發現大齡青年還真不少,很多都是家長或是孩子不願降低擇偶標准,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對象。在100多張征婚簡介中,劉大哥挑選了3位條件符合他心意的男士,就等著和女兒商量後安排相親。
獲獎證書成『征婚硬件』
為了引來『金鳳凰』,家長們可謂各顯身手,煞費苦心。一位家長找出兒子的大學畢業證書,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家兒子特別優秀,長得帥氣,1.80m的大個兒,他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的,現在在一家研究所工作。畢業4年了,一直沒有處過女朋友,同事都是清一水的男同事,眼瞅奔「三」的人了,還沒對象,我這個心急啊!每周我都來,就想替他物色一個條件好的女孩兒。』她一邊說,一邊讓記者看她兒子的照片。而在這位家長不遠處,更有一名家長拿著一沓證書,如數家珍地向家長們介紹女兒參加英語、朗讀等比賽的獲獎經歷,旁邊的一位家長小聲嘀咕說:『早知道獲獎證書這麼有用,我也帶著了,我家女兒的證書比她的還多呢!』
家長瞞著子女找親家
家長心急火燎地找親家,孩子們卻不知道父母們的良苦用心。『您來替女兒找對象,女兒知道嗎?』『這怎能讓女兒知道呢?要是有稱心的對象,我回家就騙她說,對方是一個朋友的孩子。如果直接告訴她,我是在這兒給她找對象,她非得鬧翻天,認為我給她丟人。再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的結合代表著兩個家族的結合,通過對方父母的性格、人品、素質,就知道我們兩個家族是否能和睦相處,婚後孩子們發生爭執,我們也好勸說。』旁邊的家長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征婚這事千萬不能告訴孩子,否則好事也變成壞事,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家長急切的心情。屢屢婚介受騙自建『誠信鵲橋』哈市有很多婚姻介紹機構,找對象不應該是一件難事,為什麼不到那裡去找稱心如意的女婿和兒媳婦呢?』組織者之一張先生說:『那些婚介靠不住,錢花了不少,好事卻沒成。』
屢次受騙,心急家長建『鵲橋』
『代子相親』鵲橋的組織者是幾位老人,他們為孩子的終身大事著急,起初,他們到婚介去為孩子找對象,可是經歷了幾次相親,他們對婚介失去了信心,於大娘講述了一段婚姻介紹中心介紹的『相親』經歷。
去年,於大娘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征婚廣告,女方的條件十分符合她的心意。按照廣告刊登的地址,於大娘找到了那家婚介,工作人員稱,女方還沒找到合適的對象,可以安排時間見面,但於大娘必須支付150元見面費,於大娘一咬牙交了見面費。回家後,於大娘對兒子慌稱,女方是一個朋友的親戚,兒子也同意見面了。結果,兒子與女方只交談了10分鍾,女方就以『家中有事』為由離開了,從此,兒子再也沒有聯系上女方。於大娘找到該婚介問個究竟,工作人員稱,女方不滿意男方的條件,婚介還可再安排一次相親,但是於大娘必須再支付100元見面費。
不少家長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人花了錢也沒見著人,甚至幾家婚介介紹同一個相親對象,還有人花了1000多元也沒為孩子找到合適的伴侶。幾位家長總結上當受騙的經驗後,決定在果戈裡大街和革新街的廣場上搭建一個『鵲橋』,為孩子尋找終身伴侶,也為那些焦急的父母和大齡青年提供一個安全、透明的婚介平臺。
誠信缺失,婚介行業難得民心
哈爾濱市的婚介市場真的如張先生所說『難得民心』嗎?日前,記者就哈爾濱市婚介市場做了一番調查。據業內人士介紹,哈爾濱市婚姻介紹所700多家,其中有資質的婚介不足400家。婚介機構設置簡單,有的婚介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活動場所,有的婚介只租用一個二三十平米的民宅,而收費標准參差不齊,從幾百元的會員制到10元20元就可以安排見面,僅南崗區革新街、中和街周邊,婚介有近60家之多。
婚介的准入門檻低是婚介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開辦一家個人婚姻中介所手續簡單,申請者只要到所在區的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出示本人身份證、戶口本、房屋產權證(或房屋租賃協議)以及相關的驗資證明(人民幣3萬元以上),經審查後就可領取一份『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這就具備了開業經營的條件。
而管理部門監管乏力更是滋生了許多婚介的不良行為,據了解,三年前哈爾濱市的婚姻中介機構由市民政局婚介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2006年該機構取消,由區民政局的婚姻登記處負責管理,由於區民政局管理人員不足、沒有行政執法權,區一級管理部門沒有發揮監管作用。為了淨化婚介市場,各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多次集中檢查和清理,對群眾反映的不法婚介所進行了整頓和規范,但仍有些不良婚介還是變換形式對消費者進行欺詐。
市工商局經紀人管理所馬所長說,申請者只要有民政部門核發的行業許可證、具備法人代表資格、有注冊資金、完成必備的審批程序,任何人都可以開婚介所。工商部門只負責日常的審驗,無權介入有資質婚介機構的經營和管理。婚介機構以僱用婚托騙人、發布虛假征婚信息等方式欺騙征婚者也就是消費者,經工商部門調查核實後對該婚介進行查處。市物價部門的工作人員說,婚介所收費由市場來調節,所以婚介所不需要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定價的標准沒有明確的法規界定。『代子相親廣場』 『紅線』跨越國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該活動中登記的征婚青年已達1000餘人,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學歷、有穩定工作、月薪在2000元左右、年齡在35歲-27歲之間,不少青年還有博士後、博士、碩士學位。
張先生說,參加征婚登記的青年,大多數都是本市的,但隨著該活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目前也出現了跨區域參加征婚登記的現象,有50多位青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和工作;還有些遠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西班牙等國就讀和求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代子相親』已初見成果,現已有70多對青年男女鵲橋相會,並正在熱戀之中,北京、上海也已設立了『代子相親』的分會場,南崗區的文化家園社區、國慶社區、巴山社區等10餘個社區都行動起來,加入到『代子相親』的活動中。幾位活動組織者表示,看到孩子們喜結良緣,他們特別高興,如果條件允許,他們將要一直服務下去,為大齡青年牽紅線、做月老。
針對『代子相親廣場』的興起,社會學家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忙於工作,雖然工作范圍內接觸的人很多,但是加深了解的機會卻很少,加之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過分監護,社交范圍較窄,結識新朋友的機會減少,造成了擇偶難。而婚介行業管理混亂,『婚托』泛濫,可信度差,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有一個可靠、誠信、不蒙錢騙人的婚介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擴大擇偶范圍,加大成功概率。『代子相親廣場』的興起,就是市民這一理想的自發實踐。
社會學家同時指出,戀愛、婚姻不僅是人生大事,也是關系到社會發展的大事,各基層單位的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和社區乾部,都應該關心青年人、尤其是大齡青年戀愛婚姻問題,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創造良好的婚介環境,熱情搭建文明誠信的擇偶平臺,廣牽紅線,玉成良緣,圓眾多父母心願,促進社會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