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今年全國兩會上,『農民工』這個詞,多次闖入人們視野,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眼下,農民工有了自己的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農民子女上技校也享受補貼待遇……一張日益緊密的社會保障網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今年春節,伊春市南岔區浩良河鎮的村民孫玉青一家過了個喜慶年:他們家的女兒到哈爾濱念技校,本以為學費都得自己掏腰包兒,沒想到拿著自家的農業戶口,學校就給免除了一部分。卸下了擔子的一家人喜笑顏開:農民子弟念書也有『贊助』了。
農民子女上技校可以獲得相應的補貼,這為廣大農民進城務工打開了一扇門。從2007年下半學期起,黑龍江省對技工學校的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每人每年可獲得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目前,已有4萬餘名具備條件的農村戶籍學生和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此政策惠及。
不僅如此。無論是參加社會保險,還是職業技能培訓,廣大農民正在日漸享受與城裡人一樣的待遇。昔日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與城裡人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他們從心底更加渴望:社會保障網織得密些、再密些。
社會保障為農民工生活『兜底兒』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工傷保險一直是城鎮職工的『專利』。然而,現在,農民工也有了自己的工傷保險。
農民王世友在七臺河黑龍寶公司做礦工,工作中不幸受傷。受傷後,他不但享受到及時的治療,而且工傷保險還出錢幫助他進行術後康復。王世友說,這是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工傷保險處劉偉處長說,黑龍江省是煤炭大省,有30多萬人從事煤炭開采工作,在這些礦工中,多數是農民工。由於煤炭開采是風險性極高的一種職業,極容易發生工傷事故。以前,黑龍江省市縣所屬的煤礦多數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礦工發生事故後,礦主都要承擔大部分的醫療和生活費用。這樣,事故發生後,經常發生礦主棄礦工而去、政府埋單的事情。從2004年開始,黑龍江省在高危的煤礦業內推行工傷保險,由煤礦經營者為礦工按月交納工傷保險費,一旦發生事故,受傷礦工所需的費用由工傷基金承擔,這等於全社會來承擔煤礦企業的工傷風險。目前,黑龍江省煤礦工人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達到80%。在這種情況下,王世友這樣的礦工纔會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在農民工社會保險方面,黑龍江省從最急需、最緊迫的險種入手,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率先啟動。截至去年底,全省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38.8萬人,4個國有重點煤礦集團及市縣所屬煤礦已有36萬人參保,建築施工企業農民工參保工作正在積極推行。此外,按照『低費率、保大病』的原則,黑龍江省將32萬農民工納入了醫療保險覆蓋范圍。
由於農民工就業穩定性差、流動性大,農民工參保一直是困擾社會各方的一個難題。從總體上看,農民工參保還處於初始階段,參保人數低,險種少,保障能力相對較弱。記者在哈市人纔市場了解到,到城裡找工作的農民對參加社保知之甚少。然而,隨著廣大農民進城務工的人數急劇增加,勞資雙方糾紛不斷出現,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正視現實,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機制還很不健全。正因如此,相關部門正在做著切實的努力。廣大農民工期盼著,他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後顧無懮的好日子。
苦學真本事纔有好日子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村民孫秀季的日子越過越舒心。以前她家是村裡出了名的困難戶,現在,居然也住上了大磚房。她說,要不是老公在村勞動技能培訓中心學了焊接手藝出去打工,再過5年她家也住不上磚房。她告訴記者,以前家裡就指望著那點地掙錢,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地也就收入兩三千塊錢。她愛人在村上學了技術出去後,一個月就掙一千多。這多虧了校帶村的培訓新模式。
在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省勞動保障廳采取『校帶村』的形式,指導當地縣勞動技校派駐專業人員對當地農民開展技能培訓,並投資10萬元購進投影儀、電腦等設備,建起農村技能培訓中心,首期培訓的50名焊接班學員已經全部在哈爾濱、大慶等地就業。
由於缺乏技術,素質偏低,農民進城後所從事的多是繁重的低技能或無技能工作,有的甚至未經過任何安全培訓就從事一些高風險的工作。農民工不僅掙著微薄的辛苦錢,有時自身安全也會受到威脅。眼下,針對農民工的培訓有許多,但業內人士表示,對農民工進行有效培訓,不應僅限於當期的發展和農民的燃眉之急,還要立足於激發農民工的內在活力,為他們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在雙城市青嶺鄉延放村采訪時看到,這裡的圖書館內700餘冊與農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圖書,使廣大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汲取知識的營養。這個村的村長王平權說,延放村是省國資委的幫建對象,省國資委先後邀請了9位農業和法律專家,5次來到延放村講座。這使村民們大開眼界。村民培訓難、文化活動難的難題正在逐漸得到解決。
2007年,黑龍江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免費為農民工提供各類就業服務165.8萬人次。對農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基本途徑,是實現『輸血』與『造血』機能共存的關鍵。培訓使廣大農民正在實現著由勞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當他們走進城市的時候,信心更足了。
勞動監察是農民工維權的『娘家』
青岡縣農民工許文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當他從省勞動保障監察局領到被拖欠的8400元工資時,心裡就像一塊石頭落了地,那高興勁兒就甭提了。許文在一家建築公司做油工,最初公司每月只付給他一百元左右的生活費。情急之下,許文與其他同樣被拖欠工資的31位農民工來到省勞動保障監察局投訴。經過立案調查,省勞動保障監察局啟用了欠薪企業交納的農民工工資保障金。許文和他的工友們如願以償了。許文興奮地說:『有了這個保障金,以後咱乾活心裡就踏實了。』
農民工工資保障金是政府部門為廣大進城務工農民吃的一顆『定心丸』。通常情況下,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主要集中在建築領域。針對這種狀況,2004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民工工資保障規定》,要求建設單位在領取施工許可證前,應按工程合同價款的3%繳納工資保障金。如果拖欠工資,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可視情況啟動保障金。此舉意在為農民工適時領到工資加上一道保護鎖。
盡管相關部門做出了許多硬性規定,但在就業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廣大農民工依然是弱者,他們的合法權益不時受到威脅和挑戰,乾完活後領不到工錢的狀況時有發生。為此,2007年,黑龍江省加大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的征繳力度,同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拒不繳納保障金的建設單位,除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外,通過新聞媒體上黑名單予以曝光,對在建工程報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停工、吊銷施工許可證直至清出建築市場。
重拳之下,農民工的維權之路似乎平坦了許多。2007年,黑龍江省共收取農民工工資保障金8.83億元,為4.83萬名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4172萬元,有效遏制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拖欠農民工工資狀況大為緩解,相關舉報投訴案件呈下降趨勢。
今年,有關農民工的更多喜訊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喜訊頻傳,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在黑龍江省,一系列新的惠及農民工的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措施正在逐步落實。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黑龍江省正在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維護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的辦法。今年,將以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建築業、采掘業、餐飲和家政服務業及其他農民工就業比較集中的企業為重點,開展農民工社會保障擴面專項行動,擴大各項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並依法將建築施工、礦山等高風險企業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把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作為申辦開工許可證的必備條件。此外,按照『低費率、保大病、用人單位繳費』的原則,切實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期間住院醫療保障問題。抓緊研究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並能夠與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今年,農民工的就業和技能培訓服務將會實現一個飛躍。記者在勞動部門了解到,今年,黑龍江省將提昇農民工技能做為促進農民工就業的『前置工程』,讓每一位進城務工的農民都接受相關培訓,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和自主創業能力,還將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管理。大力加強公共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消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和體制性障礙,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此外,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也要向農民工開放,開設專門服務農民工的窗口,免費提供就業信息、政策諮詢、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
可以預見,廣大農民工將迎來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世界,他們的就業范圍將會更加廣闊。
省勞動保障監察局負責人表示,今年,黑龍江省將更加切實地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繼續加強專項檢查和日常監察,依法查處拖欠、克扣、壓低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同時加大農民工工資保障金收繳力度,探索擴大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實施范圍,健全防止和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此外,通過推動用人單位與農民工依法訂立並履行勞動合同,提高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法律意識,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農民工進城的腳步已經由原來的沈重變得日漸輕松。全社會正在為廣大農民工橕起一頂利益的保護傘。在這頂傘的庇護下,農民工離市民待遇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