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2006年4月,由密山市德興村106戶農民、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黑龍江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金學泳一起組建了密山市綠瑩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新的企業+科研院所+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模式。
合作社理事長金和珠說,近幾年,農民賣糧難。以德興村為例,每年有近400多噸水稻壓倉。農民增收難,水稻畝產通常450公斤左右,產量低,價格低。農民獲取信息難,一個水稻品種種幾年,成為『近親』產物,如更換品種,又不知換哪一種適宜生長;農民以老把式耕作,引不來新技術,引來了又一知半解;企業融資難,黑龍江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與浙江客商簽訂大米合同,由於資金短缺,只是一紙空文;農民闖市場難,一家一戶,人力、產品適應不了千變萬化的大市場。
106戶農民、黑龍江呱呱叫食品集團公司、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分100個股,每份股金5000元,合作社注冊資金50萬元。
合作社引進新品種,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金學泳進行測土施肥,對氣候、土質、品種進行充分論證。打出新品牌,農民注冊純天然、無污染的『綠瑩高麗米』品牌。建成大基地,106戶農民將2000畝水稻合並、集中,連片耕作,機械作業,統一管理。把水稻二段育秧技術、三超種植技術等新技術引進來,建10棟現代化育秧大棚7200平方米。打造工業園,黑龍江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建佔地1.3萬平方米的糧食加工園區,新上國內先進的水稻加工生產線。擴大銷售網,黑龍江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的銷售網絡的基礎上,將綠瑩高麗米運往北京、浙江等10個省市。
讓龍頭企業達效,企業融資近千萬元,企業生產線與田間對接,生產大米5萬噸;農業提質增收,2000畝水稻種植,提高了科學含量,成為農村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後,畝產達750公斤,畝增產250公斤,2000畝水稻增產212萬公斤,增收332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給農民帶來了豐收。種糧大戶金長浩500畝水稻,增產17.5萬公斤,增收27.5萬元。稻米生金。農民專業合作社還以精包裝、精加工出售,佔領南方市場。
綠瑩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市供銷社主任成善軍告訴記者,密山市已成立供興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五豐玉米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5家。這些新興崛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出農村、農業、農民的新變化。